高校企業會診"就業難" 企業借金融危機儲備人才
2008年11月14日來源:南方日報
金融危機如同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即將走入用工市場的畢業生頭上。今年的應屆畢業生就業高峰期即將來臨,近日本報關于這一問題的報道引起強烈反響和有關部門的積極關注。7日,省教育廳專門就此組織10多所主要高校和多家用工企業在廣東工大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省教育廳透露,2008年廣東省高校畢業生29.6萬人,截至9月1日實現就業人數達26.7萬人,平均就業率達90.24%。而2009年廣東省高校畢業生超過33萬人,比2008年上升4萬人左右。省教育廳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預計,2009年來廣東就業的省外大學畢業生和廣東省畢業生加起來將超過50萬人。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昨日表示,目前各高校及就業部門正在就金融危機對今年就業的影響進行摸底,希望盡快出臺應對措施。
學生并未大范圍焦慮
與會的10多所高校反映,金融風暴對畢業生就業的影響的確開始產生。中山大學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表示,截至7日上午為止,到中山大學進行宣講的企業只有102家,比去年同期下降20%。
"很多學校寄予厚望的企業也臨時改變用人計劃",廣東商學院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反映,目前只有124家企業來學校招聘,比往年有所減少,特別體現在銀行業和服務業等專業上。民辦院校廣東培正學院的影響更大。據介紹,今年來培正學院招聘的單位目前只有47個,相當于去年的1/3。
雖然如此,但各高校就業辦負責人表示,總體而言,目前畢業生還沒有出現大范圍的焦慮狀態。中大的負責人表示:"金融風暴造成的學生焦慮期、急躁期應該會等到大型招聘會開始后才會流露出來。"而廣東工業大學的負責人則信心滿滿:"只要國家GDP能保持8%以上的增長速度,只要國家仍然堅持拉動內需,類似于我們這種工業基礎建設類的專業就不愁沒有飯吃!"
畢業生"好用率"逐年下降
"近五六年來,我們發現高校學生的’好用率’越來越低",光大銀行的招聘負責人在會上代表用人單位表達了一種現狀,"以前大學生花半年時間就可以適應銀行的工作環境,2-3年就可以干得很好,部分人甚至可以升職當經理。但近幾年來,我們明顯感覺到大學生學習動手能力不如以前,這進一步增加了就業難度"。
中交四航局的負責人說:"在我們的招聘中,發現土木工程類的學生很多,但是質量檢測專業、ISO900認證專業的學生卻少得可憐。道路橋梁工程的學生很多,但既有道路橋梁背景,又懂得安全工程知識的人才卻幾乎找不到。"
對此,很多學校就業辦的代表也承認,隨著專業的增多,部分專業在課程安排上并沒有完全以市場為導向,造成了部分專業的學生與社會需求脫節。學校也已經在逐漸調整教學計劃,以適應市場需求。
利用危機廉價儲備人才
金融風暴下,很多企業縮減用人需求,從而也減少了學生應聘的機會。但是在交流會上,不少高校建議,其實企業應當把眼光放長遠一點,現在雖然經濟低迷,但也恰好是用低成本儲備人才的好機會。
"上海的不少企業趁著這個時候到華爾街挖人才,這是*廉價的儲備人才時機",中山大學的負責人建議,企業要轉變人才觀念,不要驟然增減招聘計劃,"比如現在*為困難的證券行業,過冬時期也正好是他們儲備人才的*佳時期。驟升驟降的人才計劃將導致企業人力結構的不平穩"。此外,政府還應當對學生下基層加大補貼力度,這樣才有利于引導學生不在珠三角扎堆。
本站部分內容屬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聲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