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舉辦“加強人才建設 加快江西發展”群英會
2008年8月14日來源:今視網
今視網8月14日南昌訊(見習記者 趙娟)“發展需要人才,人才*發展。推動江西又好有快發展,關鍵靠人才。”今天上午,以“加強人才建設 加快江西發展”為主題的第4期泰豪論壇在南昌開講,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弘強在主旨演講中,從人才的重要性談起,強調人才是江西發展的脊梁,要大力引進急需人才,切實用好現有人才,加快造就領軍人才,不斷優化人才環境,推動江西又好又快發展。
人才可突破瓶頸制約 變劣勢為財富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是一個缺水的國家,每天都要從馬來西亞引進淡水,水資源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由于引進林愛蓮為代表的一大批淡水凈化處理專家,既解決了水資源緊缺的問題,又賺取了馬來西亞人的錢。”
在談到如何處理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瓶頸”因素時,弘強引用新加坡“劣勢為財富”、突破瓶頸的例子,來闡述加強人才建設對突破“瓶頸”的重要性。鮮活生動的例子,為如何突破瓶頸、加快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思路,現場頓時響起熱烈地掌聲。
弘強指出,新加坡的例子生動地說明,通過人才的作用,原本制約發展的“瓶頸”不但能夠有效突破,甚至可以變劣勢為財富,助推一個地方加快發展。
引進一個人才,帶動一個優勢項目,凝聚一支精良團隊,激發一方發展活力
人才興則事業興。面對新機遇、策應新發展、著眼新跨越,惟有把培養人才作為加快發展之基,把吸引人才作為加快發展之策,把用好人才作為加快發展之本,才能為推動江西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弘強指出,江西在實施科教興贛、人才強省上取得了可喜成績,但同時應該看到,人才競爭力有待加強,高層次人才特別是領軍人才欠缺,人才結構不合理的矛盾依然突出。
因此,大力引進急需人才,凝聚加快發展的合力顯得尤為重要。弘強以新余市做大做強塞維LDK為例,新余市堅持引進項目和引進人才并舉,聘請100多位外籍專家,使LDK產能躍居亞洲*、世界第二。
“由此可見,引進一個好人才,往往能帶動一個優勢項目,凝聚一支精良團隊,激發一方發展活力。”弘強強調說,我們要緊緊圍繞加快江西發展、促進江西崛起對人才的迫切需要,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大力引進各類人才。
弘強在演講中指出,我們要切實用好現有人才,挖掘加快發展的潛力;加快造就領軍人才,增強加快發展的競爭力;不斷優化人才環境,激發加快發展的創造力,為江西發展營造良好的人才環境,努力使各類人才的創造能量充分釋放、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創業活動蓬勃開展。
弘強*后強調,只要保持求賢若渴的愛才之心、廣納群賢的容才之量、知人善任的識才之智、唯才是舉的用人之德,就一定能形成人才興贛的滾滾春潮,開創江西更加美好的明天。
樹立人才資源是“*資源”、人人都可以成才及扶持培養為先的觀念
論壇上,南昌大學黨委書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鄭克強,江西日報社總編輯、*記者王暉,省科技廳副廳長、教授楊貴平,省社科院社會學所所長、研究員馬雪松分別圍繞“加強人才建設 加快江西發展”這一主題,就如何更新人才觀念、創新人才機制、實施科技領軍人才培養戰略、構筑人才高地等角度先后發言。
1、構筑人才高地 促進經濟崛起
南昌大學黨委書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鄭克強在演講中指出,大學是人才培養和聚集的重要基地,江西要發展,需要抓好江西高校的建設,培養一批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精良的人才隊伍,以構筑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高地,為實現新的跨越儲備取之不盡的源頭活水。
2、更新人才觀念 人才資源是“*資源”
江西日報社總編輯、*記者王暉認為,觀念*重要,江西要發展需要以下觀念:人才資源是“*資源”的觀念;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觀念;扶持培養為先的觀念。此外,需要培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輿論氛圍。
3、造就高水平的科技領軍人才隊伍
省科技廳副廳長、教授楊貴平則強調,科技人才是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技發展的決定因素,是社會進步的主導力量,因此要在創新人才理念上樹立實踐、超常規、整體開發、國際化的觀念,培養一批高素質、高水平的科技領軍人才隊伍。
4、更新觀念 建立公平的人才選拔考核制度
省社科院社會學所所長、研究員馬雪松認為,要堅持轉變觀念和創新機制相結合,注重“引才”與“引智”相結合,處理好留住人才與人才流動的關系,建立公平的人才選拔、考核制度,調整人才結構與布局,進一步探索形成人才資本實現價值的機制。
“弘部長的演講讓我們看到江西崛起的希望”
在論壇現場,來自省委的魯先生告訴記者,聽完今天的演講深受觸動,弘強部長的演講讓大家看到了江西崛起的希望。他期待我省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實現更大更快地發展。
南昌大學的大二學生于立才聽完整場演講后,也有著深刻的感受,“我覺得收獲挺大,對于任何地方而言,人才都至關重要,希望自己也能成為一個人才。”他激動地告訴記者。
于立才說,在聽到南昌大學黨委書記鄭克強的演講后,自己格外興奮,“能在一個重視人才、培養人才的高校學習,很高興,相信大學四年會有較大的收獲。”他*后如是說。
本站部分內容屬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聲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