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12年人均GDP近2萬美元
2013年1月17日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有質量的穩定增長、可持續的全面發展,成為深圳2013年的工作總基調。
深圳市五屆人大五次會議昨日開幕,深圳市市長許勤作政府工作報告。
記者在現場發現,深圳市五屆人大五次會議延續了深圳市政協五屆四次會議的精簡會風,主席臺沒有擺放鮮花,許勤的政府工作報告還配合了圖文并茂的PPT演示。
邁入兩千億美元俱樂部
政府工作報告稱,2012年深圳本市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美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4000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萬元。人均GDP接近2萬美元,每平方公里產出超過1億美元,全口徑公共財政收入4502億元,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82億元,增長10.6%。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達90%。進出口總額4667.8億美元,實現二十連冠。
許勤表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成為深圳經濟發展的雙引擎。重點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2000多個,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增速為經濟增速兩倍以上,占本市生產總值比重超過25%,成為國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大、集聚性*強的城市之一。服務業占本市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56%,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達68%。同時,資源能源消耗*出現“三個總量下降”。用水總量、汽柴油銷售量、制造業用電量分別下降0.61%、1.79%和1.06%。
對于在自主創新領域取得的重大進展,許勤用了“倍感光榮和自豪”來形容。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發現中微子“第三種振蕩”,入選美國《科學》雜志年度全球十大科學突破,華大基因科學家王俊入選英國《自然》雜志年度全球科學界十大人物。深圳成為獲得這兩項殊榮的*中國城市。
政府工作報告多次著墨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下稱“前海”)。許勤說,前海開發開放取得突破性進展,22條先行先試政策獲國務院批復,有302家企業和機構批準入區,注冊資本達372.7億元。
許勤稱,2013年深圳將全面推進前海大開發大開放。加快前海商事法制建設,營造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推進產業準入、優惠目錄盡快出臺。拓寬境外人民幣資金回流渠道,推動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同時引進30家以上世界500強企業,實現利用外資70億美元以上。實施前海綜合規劃,精心打造重點開發單元。
有質量的增長
初步預算,2012年深圳生產總值實現10%左右的增長。2013年,深圳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本市生產總值增長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外貿出口總額增長8%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9%。萬元GDP能耗和水耗分別下降4.25%和5%。
深圳市委黨校副校長、政協委員譚剛對本報表示,深圳將2013年經濟增速目標下調至9%,與國家經濟總量調整相關,也是深圳理性的主動選擇。從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看出,政府對于深圳質量的解釋在進一步深化。2010年深圳就提出深圳質量的概念,通過兩三年的探索,已經形成了一個體系化的、有質量的穩定增長概念。
改革是深圳的“魂”,深圳市發改委主任徐安良認為,深圳投融資體制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探索出資源、資產、資本一體化的融資新模式,全年市投控、特區建發、地鐵集團融資154.7億元。在公務員分類管理和聘任制改革方面,全市聘任制公務員超過3000人。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取消、調整市級行政審批事項113項,清理幅度達32.2%。
譚剛認為,在新時期改革開放的背景下,深圳*緊迫的是為轉變發展方式探索出現實可行的方法,繼續發揮改革開放試驗田的作用。如建立開放經濟的保障型體制,土地空間改革優化,探索城鎮化過程中戶籍、社保、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更好發揮人大、政協和一些社會組織的作用等。
一位創投界政協委員在分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建議,深圳可依托前海的開發開放,在法規沒有禁止的范圍內,鼓勵金融企業在前海做個體化的創新和嘗試。
本站部分內容屬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聲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