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仇富榜中國倒數第四 未必反映真實經濟心態
2012年7月16日來源:中廣網
英國《經濟學人》11號發布了全球"仇富榜",展示了受調查的23個國家國民的仇富情況。在這份榜單中,"仇富"情況*少的五個國家分別是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中國和印度,"仇富"情況*嚴重的3個國家分別是希臘、俄羅斯和土耳其。
這是由全球知名民意調查公司"環球掃描"做的一份調查,核心問題是"本國多數富人是否配得上他們的財富"? 23個國家的1萬2000名受訪者接受了調查。在澳大利亞,對"本國多數富人能夠配得上他們財富"持同意態度的受訪者比重超過60%,中國和印度都略高于50%,而希臘則不到10%。
這份"仇富榜"能否如實展示受調查國家的財富公平情況和貧富差距現狀呢?對此,財經評論員葉檀有所質疑。
葉檀:到底采集了哪些樣本,樣本數是不是足夠大,是不是覆蓋了足夠的群體。比如主要采訪富人的話,那么會發掘仇富情況非常好,如果這份榜單主要采訪中低收入階層,會發掘全球仇富情況特別厲害。從2008年到現在,此前的10年時間全球貧富差距都在擴大,這時候如果去問中低收入階層,仇恨度當然會增加,所以我想采樣的公平性和完整性、樣本的數量非常重要。
葉檀進一步分析,這份榜單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濟危機背景下,希臘等一些經濟狀況"內憂外患"的國家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現實,但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基數龐大的國家來說,調查所選擇的受訪者比例和權重未必能反映出真實的經濟心態。
葉檀:仇富情況越好,說明這個國家經濟發展的空間和經濟心態就越好。希臘曾經被視作是大眾貪腐的國家,偷逃稅的情況比較嚴重,富人財富集中不盡社會責任,這種情況比較嚴重,處于榜單的前列并不出意外。像土耳其這些國家都是如此。
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前,東南亞這些國家同樣是如此。比較意外的是像中國,現在從經濟系數來看,貧富差距比較大,榜單情況倒還好,這里邊存在一種邏輯悖論。我們知道相對于中國的人口或中國家庭數來說,在12000*是個非常小眾的樣本,在如何一個類似社會調查里,要調查財富公平度和社會公平度,*好的方法是在富裕群體和中產收入群體以及低收入群體各自取出自己的權重,來進行比較,那樣才會比較接近事實。
評論員簡介
葉檀中國知名財經評論家、財經專欄作家。
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
央視財經頻道特約評論員,《解放日報》經濟評論員,《每日經濟新聞》主筆。從事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金融等領域的研究和寫作。
《南方人物周刊》、《財經國家周刊》、FT中文網等媒體專欄作家。
銀聯、航運交易所等金融機構特聘專家,華南科大管理學院等學校特聘教授。
著有《拿什么拯救中國經濟》、《中國房地產戰爭》。
本站部分內容屬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聲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