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收入領跑全國 證券業固薪40萬至80萬
2012年6月4日來源:華夏時報
銀行業一枝獨秀的高利潤讓其他飽受高成本壓力的企業艷羨不已,"金融從業人員"一定程度上意味著高薪和豐厚的獎金,5月2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金融業收入繼續獨占鰲頭,在崗職工的平均年工資達到了9.13萬元。
但金融業的光環遠不止這些。根據尤里克咨詢的調查,大部分的銀行行長助理(下稱:行助)或副行長級別的人才稅前年薪為30萬-60萬左右,而支行行長級別的人才稅前年薪則可達到50萬-80萬,根據不同銀行的體制與銀行人才個人業績的差別,也有部分支行行長的稅前年薪可以達到80萬甚至100萬以上。
可銀行業伸出的橄欖枝卻不那么輕易就可以抓住。在競爭日異激烈、存款增長乏力的背景下,如今銀行機構更看重的還是從業人員的個人關系與客戶資源,因為這可以為銀行帶來直接的業績與利潤。
另一個"肥差"就需要"靠天吃飯"了,由于2011年整體股市慘淡,證券自營與資產管理產品大部分戰敗,導致投資類人才的獎金跟著"縮水",盡管如此,根據尤里克咨詢的問卷調查,國內證券公司投資人員的固定薪酬保底也有20萬,高者達百萬以上,跨度較大的原因主要是根據職級以及投資業績的不同。
銀行歡迎帶"錢"跳槽
外界羨慕不已,內行卻要"大倒苦水",在股份制銀行工作的王青(化名)告訴記者,不同崗位的考核也不同,但現在內勤也有拉存款的指標。
曾經的"天之驕子"們也漸漸需要面對"余糧缺乏"的現狀,隨著銀行業競爭的白熱化,銀行產品和服務的同質化日益嚴重,而*基礎的競爭力仍在存款。
各家銀行今年依然打出了"存款立行"的口號,存款增長仍是制約2012年信貸投放的重要短板,它主要影響信貸月末沖時點的高度(即央行披露的期初期末余額口徑新增信貸),就目前而言,2012年存款增長形勢依然嚴峻。由于銀監會實施存貸比監管,存款增長乏力使得中小銀行存貸比結構性緊張,進而影響信貸的投放。2012年一季度末股份制銀行人民幣貸存比為72.9%,月中存貸比會更緊張,都接近或超過75%監管紅線。
而中小型銀行在目前市場競爭環境下生存壓力巨大,客戶是企業生存之本,搶人才就是搶客戶,搶人才就是搶市場,以至于銀行在選擇人才時,除了要評估從業人員的年齡、學歷背景,工作經驗、專業能力與職業道德外,更看重的還是從業人員的個人關系與客戶資源,因為這可以為銀行帶來直接的業績與利潤,資源型的銀行人才在市場上顯得越來越受歡迎。
據尤里克咨詢統計,去年半數以上的銀行支行行長、副行長、行助等人員均有接觸過外界的機會。隨著銀行每年業績考核指標的增長與新市場、新區域的拓展,銀行對人才的需求在日益增長,加劇了銀行業人才的流動趨勢,特別是針對一線市場及業務人員的需求更是急劇增長,如今支行行長、副行長、行助級別等人才也已經成為各大銀行爭奪的主要對象。
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這類大中型股份制銀行更受青睞,銀行人才對以上銀行機構的普遍評價是:這些銀行機構的平臺比較好,業務機制比較靈活,產品也比較有競爭力,市場影響力比較好,薪酬水平也較高。
證券業固薪40萬-80萬
出乎意料的是,與銀行業的激烈競爭相比,證券業從業人員似乎更"幸運"些。雖然股票市場萎靡不振,但2011年證券投資類人才的固定年薪(不包含獎金、提成、分紅等浮動性收入)整體仍舊保持平穩,大部分人員并沒有隨著大盤的下滑而產生明顯的降薪。
根據尤里克的調查,證券投資類人才2011年的固定年薪集中在40萬-80萬之間,其中有29%的固定年薪在50萬-80萬之間,27%的固定年薪在40萬-50萬之間。這批人才也是證券投資行業的主力,大部分人才投資經驗豐富,職務均為投資主辦,或*投資經理。
5%的證券投資類人才固定年薪在20萬以下,這部分人才集中在一些體制比較僵化、市場化程度并不高的中、小型證券公司中,并且此類人才的職位也并不高,以一般投資經理偏多。
8%的人才固定年薪超過80萬,這部分人才主要有以下特點:所服務公司為大型知名證券公司,該公司的投資業務運作有驕人業績,或人才在該公司有一定的職務,如總助、部門副總、部門負責人等。
當然,業內投資類人才的高薪主要還是來源于獎金收入。其中年收入在100萬-200萬的人才分布相對較多,占比有36%。這部分人才年收入較高的原因主要是投資經驗豐富、收益較好,同時承擔了較高的管理職能。
但百萬年薪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可煉就的,要么在新財富上榜,這一直是眾多券商所關注的重點,要么是北大、清華、復旦這幾家重量級學校的高材生,不少券商為了能夠引進成熟人才,不惜花重金從研究實力強的券商中挖角。
本站部分內容屬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聲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