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大學生就業:90后找工作少了緊迫感多了隨意性
2011年11月3日來源:北京晚報
新一年招聘季開始,轉眼90后已經到了大學畢業進入職場的年齡。雖然求職之路剛剛開始,很多畢業生并不著急,但從幾場招聘會看,新一屆大學生仍然存在一些迷茫。與往年相比,90后們似乎在畢業后有更豐富的選擇,“找工作”時少了點緊迫感,多了點隨意性。
狀態一
財會本科生月薪只要1500
小常是北京一所二本院校的畢業生,家在東北的他*的心愿就是留在北京。“如果不為留在北京,我就不會到北京來上學。我的高考成績在老家是可以上一本的,到了北京只能讀二本,但我還是選擇到北京來,就是為了今后在這兒工作。”
一畢業首先面臨的就是找住處的問題,小常說,他已經考察了航天橋附近的租房行情,一間地下室房租600元。“加上吃飯,一個月有1500差不多能活下來。”小常說,*份工作,他對薪酬期待值不會太高。“當然北京的房租價格跟地域有關,如果是去朝陽區工作,要求的工資就得高點兒,因為那邊房租貴。”
雖然要求并不高,但在招聘會上轉悠了一小時,小常一份簡歷都沒投出去。“我覺得很多公司并不是真心來招員工,只是想找個打雜的。比如招聘信息上寫著招財務助理,但跟企業一了解就發現,所謂助理就是干點復印、跑腿之類的活兒,而且企業并不想長期雇傭。”小常說,自己希望從事和專業相關的工作,現在還沒到“*后時刻”,還有時間挑選企業,如果到明年3、4月還找不到合適的,只能隨便簽一家先干著。
狀態二
專科生有好工作就不續本
上周五,北京財貿職業學院的專科生小張一天要趕兩場招聘會,對找工作,他的態度很明確:有好工作就不續本。“讀書不也是為了找工作嗎?”小張認為*好的工作是在機關單位;其次,軟件工程師也不錯,如果每月有三四千的收入,對初入職場的人來說就可以了,“但*后我肯定是奔著月薪七八千去的。”
盡管家在北京,不用租房,小張卻不能接受月薪三千以下的職位。“如果那么少,還不如兼職呢,我現在暑假兼職到商場賣手機,還能賺兩千多呢。”參加完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的招聘會,小張趕著回學校參加另一場宣講會。“一家銀行到學校招人,據說大堂引導員月薪三千,我去看看。”
狀態三
冷門專業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遼寧工業大學的小呂近日進京尋找就業機會,她學的是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通俗點說就是建筑管道設計。小呂說,很少有大學設置這個專業,但正因為專業性強,學的人少,小呂的就業前景非常樂觀。
“來之前我先查了一下,北京的高校大概有兩個學校開設了類似專業,但因為建筑工程很多,市場對我們這類人才需求量還是挺大的。”小呂說,她的一個同學比她早幾天到京,因為來之前先在網上看了相關單位的資料,到京之后就直接跟自己看相中的單位聯系,現在已經接到了好幾個面試通知,有兩家公司面試后已經答應讓她去實習。“我來北京三天已經參加了三場招聘會,我不著急,一定找個理想的。”小呂對自己的前途很樂觀。
2008年考入大學的小琪選擇的是地震地質學專業。“報志愿的時候正趕上汶川地震,當時特別想從事與地震有關的工作,希望以后自己能預測災難,避免更多人受傷。”小琪說,當年拿著各校專業介紹,專找 “地震”倆字兒,*后終于找到了“防災科技學院地震地質學專業”。“我的成績上一本有困難,但二本沒問題,所以在二本*志愿,我就填了這個專業。”
現在四年時光就要結束,小琪對自己當年的選擇仍然不后悔。“上大學之后才發現,這個專業其實涉及到的地質知識比地震知識多,但是對野外探礦我也很喜歡,可以到各地去走走,就像旅游一樣,可以看到很多美麗的景色,和幾億年前的礦石打交道。我們實習的時候去內蒙古找礦,我一點不覺得辛苦。”小琪說,野外工作補助多,所以待遇也不錯,師兄師姐們找工作時一入行就月薪七八千。小琪覺得找工作并不是很難的事,他同宿舍的一個同學現在已經找到一家實習單位,幾天前就出發去贊比亞實習了。前一陣小琪也去了幾個招聘會,不過很多單位都在南方,小琪希望能找個離家近點兒的單位,*好總公司在北京。
狀態四
沒有好工作就考研或者出國
對于90后來說,畢業后的選擇方向似乎比師兄師姐們更多,就業、考研、出國、創業,出路的多樣化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就業壓力,但也讓學生們有了新的煩惱。“到底該走哪條路?”學生和家長都有些猶豫不決。
“今天孩子有課沒來,我先替他來看看。”上周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組織的招聘會上,一位媽媽替孩子到招聘會“探路”。“我們也沒想好是讓他工作還是考研或者出國。現在他也在復習準備考研,去年他還考了雅思,預備出國,不過成績不是很理想,如果真要出國還得再考一次。”這位媽媽說,孩子學的是旅游,不知道今年這個專業就業情況如何,所以她先來了解一下“行情”。
記者從對外經貿大學了解到,該校畢業生約20%升學讀研,20%出國深造,60%就業或創業。學校就業工作負責人介紹,每年都有一些學生感到出路難以選擇,這是正常現象。隨著考研成績出爐和申請國外高校結果的確定,到明年3月,學生們就能漸漸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迷茫的過程不可避免,但也是學生認識自己、選擇和成長的過程。
相關鏈接
90后找工作面臨三問題
每年招聘會,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都會安排職業咨詢師現場指導。今年的咨詢中,專家們依然發現了90后找工作的一些共性問題。
問題1 學歷有點高
上周的招聘會上,北京茜茜曼迪服飾有限公司出動了五名工作人員,每當有學生路過,工作人員都主動上前詢問:“你想找什么樣的崗位,了解一下我們公司吧。”公司人事負責人說,其實公司發展很快,很多崗位都需要人,但因為這些崗位都是基層工作,例如客服專員、店長、導購、財務助理等,所以大學生們不愿接受。“我們在全國有400多家店,在北京已經開了四家,但現在人手緊缺,本來每個店應該安排4名導購,現在只有兩名。”這位負責人分析,其實從基層做起上升空間很大,一般半年之內就可以升到督導助理的位置,但現在的學生,多數還是愿意做財務、人事等“白領”崗位,不愿“從零起步”。
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職業咨詢顧問居陽介紹,從幾年前開始,越來越多的學生糾結于考研還是上班。專家的建議是: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好先工作,然后可以在職進修,因為讀書的人*終目的也是找工作,而對工作來說,社會經驗很重要。居陽強調:“尤其是學旅游、財會、經管、體育等專業的學生,與這些專業相關的工作都很注重工作經驗,而且很多崗位用不著太高學歷。如今不少學生就業時的問題不是學歷不夠,而是學歷太高了。所以*好先就業。另外,一些基礎學科的學生,如果將來的志向不是做研究,*好早就業。”
問題2 考研后遺癥
招聘會現場咨詢中,很多研究生表達了自己求職中的苦惱:不想從事目前所學的專業。這些學生表示并不喜歡自己的專業,當初考研只是為了推遲就業,覺得學歷高一點兒可能就業更容易,但只是選了個相對好考的專業就考了,并非自己感興趣。也有研究生說,自己對所學的專業相關行業并不了解,只是想做行政工作,坐辦公室。
有的女生,是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后又考研,現在研究生畢業了,卻正是婚育年齡,應聘時很多單位不愿招收,因此處境尷尬。
專家提醒如今的大四學生:一定不要盲目考研,不要為了躲開就業而考研,學自己喜歡的專業,或者先工作,在工作中找個方向,之后在職進修。
問題3 簡歷不合格
咨詢師介紹說,如今很多大公司都采取網上招聘的方式,現場招聘會,除了直接進校的宣講會之外,很多都是做形象宣傳,并非真要招人。在上周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組織的招聘會上,一家信息公司表示,每年通過網絡和獵頭招聘的員工已經占到新招員工的90%,通過招聘會現場招聘的僅占10%。但該公司人事負責人也承認,對于應屆畢業生來說,現場招聘,與企業面對面交流,是個展示自己的重要機會。
因為網上招聘所占比例越來越大,專家建議畢業生,網上簡歷要盡量簡潔、重點突出。“現在學生簡歷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重點不突出,流水賬。網上投簡歷尤其要注意突出重要信息,因為招聘單位往往收到幾百甚至上千份簡歷,每份簡歷的關注時間可能只有幾秒鐘,所以一定要把求職意向、自己的優勢突出表現出來。”在上周的電子招聘專場,一家技術公司表示,標明計算機水平、英語水平以及在校期間所做的項目經驗,這些信息將使用人單位對學生情況更加一目了然。
本站部分內容屬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聲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