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人均收入超過6000美元 老百姓幸福感邁上新臺階
2011年10月17日來源:人民日報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老工業基地振興之路,根本在于全方位、全過程體現和落實以人為本,時刻把人民利益放在*位,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實做到振興為了人民、振興依靠人民、振興成果由人民共享。
堅持"老工業基地振興"與"老百姓受益"相統一
全面振興老工業基地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過程,就是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根本利益的過程。
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根本利益是全面振興老工業基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全面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根本目的就是造福人民。在加快推進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中,要努力使每項決策都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每項工作都把滿足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放在優先位置,每項舉措都讓人民群眾得到實惠。越是利益格局和利益關系發生深刻變化,就越要時刻把人民利益放在*位。黨中央、國務院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以來,老工業基地發生了巨大變化,其中*突出的變化是人民群眾收入和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遼寧省把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根本目標鎖定在人民群眾普遍安居樂業,明確振興的首要任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將棚戶區改造、零就業家庭就業等民生工程列為一號工程,努力確保人民群眾在振興的每個進展中都能受益。遼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度排在全國倒數前幾名,2010年升至第九位;連續7年實現累計實名制就業超過1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7%,低于預期和全國平均水平;經過大規模住房建設特別是大規模棚戶區改造,城鎮居民住房條件大為改善,歷史欠賬基本得到清理;基本建成社會保障體系,實現社會保障制度全面覆蓋;各項民生工程惠及中低收入群體,解決了幾百萬人的生產生活困難。堅持造福人民,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抓住了破解一系列世界性難題和化解深層次矛盾的關鍵,使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之路越走越寬廣。
為民、利民、惠民是老工業基地實現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的本質和核心。老工業基地已經進入全面振興"登頂"階段和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決戰時期,加快由粗放型發展、拼資源消耗發展轉入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軌道,是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和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選擇。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從根本上說是以人為本的發展,是為民、利民、惠民的發展。2010年,遼寧省生產總值達到1.8萬億元,比開始實施振興戰略的2003年增加2倍,人均超過6000美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2000億元,比2003年增加3倍多。在經濟增長、財政增收的同時,社會就業增加、人民收入提高、生態環境改善趨向同步,人民群眾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實惠,與人民利益密切相關的富庶遼寧、平安遼寧、文化遼寧、生態遼寧、和諧遼寧、幸福遼寧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堅持發展為民、發展利民、發展惠民,抓住了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的本質和核心,推動了老工業基地又好又快發展。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是全面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根本動力和保證。全面振興老工業基地,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在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這也是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和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決定性條件。遼寧省將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指數列入新階段發展目標,強調要為人民群眾謀更多更大的福祉,在更高層面、以更高質量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隨著經濟強勁發展,遼寧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發展進入全國前列,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明顯提高。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8.7%,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2.1個百分點,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迅猛發展,文化基礎設施大批興建,文化惠民工程遍地開花結果,文化消費增速躍居八大類消費之首。堅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使人民群眾實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抓住了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根本,確保了振興是科學的振興、創新的振興、和諧的振興、為人民的振興,為全面振興老工業基地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可靠保證。
本站部分內容屬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聲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