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九大工程促人才“宜聚”
2011年9月2日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近年來,深圳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制定了人才發展五年規劃綱要,出臺了高層次人才“1+6”文件、海外人才引進“孔雀計劃”、人才安居工程等政策措施。
近日公布的《深圳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更可以看成是深圳未來十年全市人才政策的綱領性文件。也是全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
現狀——
去年全市人才資源總量達357萬人 人才總量達357萬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三十年來,也是人才聚集的三十年。正是因為大批*人才來深創新創業,深圳才得以創造了世界城市化、工業化和現代化發展史上的奇跡。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人才資源總量為357萬人。在高層次人才隊伍中,全職“兩院”院士7人,中央“千人計劃”人才22人,廣東省領軍人才4人,深圳市領軍人才1796人,研發人員29萬多人,海外留學回國人員近4萬名。此外,在深圳持外國專家證的外籍人才15萬人次,擁有4個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去年,全市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到5584件,連續七年居全國*,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0176億元,而“中國*產品”和“中國世界*產品”數均為全國*。
人才吸引力弱化
市委市政府認為,雖然在過去三十年,人才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人才結構和布局仍不盡合理,主要表現在: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特別是領軍型人才緊缺;人才國際化程度還需進一步提高;政府、社會、市場有效互動的體制機制尚待完善;人才住房等生活成本不斷提高,吸引激勵人才的服務保障體系還有待健全,人才吸引力有所弱化等。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榮指出,在國家全方位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深圳在人才競爭體制機制上的優勢已經不如過去那么明顯。“今天的深圳與其他一些大城市相比,工資待遇已沒有突出優勢;相對于當年創新創業機會的‘風景獨好’,今天全國各地的創業環境、創新氛圍也都在迅速改善,因此,深圳在人才吸引上正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
《規劃綱要》提出量化目標
到2020年,深圳人才資源總量占全市人口總量比重逐年遞增,達到500萬人,比2010年增長40%;人才結構更趨優化,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達到40%,每萬勞動力中研發人員達到376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33%;人才發展環境更加優良,人力資本投資占GDP比例達到15%,形成系統高效、扶持有力的創新創業環境,舒適宜居、配套齊全的生活環境和開放包容、競爭擇優的人文環境。
規劃——
未來十年打造“人才特區” 將為吸引人才工作立法
在該《規劃綱要》中,對全市人才發展提出了總體的目標,即到2020年,把深圳打造成為亞太地區*具創新活力、*優創新環境、*具國際氛圍的人才“宜聚”城市之一。
在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市委組織部表示,將著眼于人才工作的各個環節,從人才的培養、評價發現、選拔任用、流動配置、激勵保障等五個方面進行探索和創新完善,為全市人才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如在人才培養開發機制上,提出重點創新完善虛擬式人才培養開發模式,以虛擬大學園為經驗,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大學,拓寬專業領域,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在人才評價發現機制上,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針對各類人才的不同特點,建立多元化人才評價標準和人才評價指標體系,提高人才評價的科學性。
作為國家創業型城市試點之一,深圳鼓勵人才創新創造,將創新完善人才激勵保障機制。重點對處于創業初期的人才、青年人才給予扶持性激勵保障,更以探索人才工作立法、加大知識產權保護為重點,加強人才權益保障。
探索外籍*居留權制度
在《規劃綱要》中,提出了未來十年全市人才發展的“人才特區”、人才國際化、人才市場化、人才區域合作、人才載體支撐戰略,它們被稱為人才發展的“五大戰略”。
“劍指前海”的 “人才特區”戰略是本次規劃的重中之重,包含多項創新政策。規劃指出將實施一系列特殊的科研、創業、產業發展、法治、財稅金融、人才管理與服務政策,以創新創業機制和開放多元的社會人文環境。
在人才激勵方面,鼓勵探索符合國際慣例、具有引才競爭力的薪酬定價機制,建立健全與國際接軌的創業金融服務體系和技術產權交易平臺,促進發展“金融+科技+服務”新業態,加快推進人才與國際資本、技術、產權等要素市場的融合與對接。
特別地,與征求意見稿相比,通過的規劃指出,將積極爭取國家支持,探索試行便利的外籍人才口岸通行制度、*居留權制度。
深港聯手造*創新中心
人才國際化也是人才戰略的重要內容,《規劃綱要》提出,將加大國際招才引智工作力度,完善海外高層次人才聯絡體系,健全完善海外高層次人才信息庫,健全海外高層次人才服務保障措施,建立海外引才長效機制。將加強與港澳臺及珠三角地區人才合作步伐,特別提出以“深港創新圈”為載體,探索共建共享的有利于區域人才合理流動的體制機制;建設深港技術創新合作基地,支持其申報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科研項目,聯手打造*的創新中心。
此外,全市還將不斷加強人才載體支撐的建設,包括重點支持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加快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建設,加大博士后載體建設,到2020年,全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總量達到120家,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總量達到100家。
九大重點工程:五年內重點引進逾千名海外高層次人才來深創業
值得一提的是,為配合實施人才戰略,《規劃綱要》還提出實施高層次人才“孔雀計劃”、客座專家“智庫計劃”等九大重點人才工程。
1.“孔雀計劃”——
到2015年,重點引進并支持50個以上海外高層次人才團隊和1000名以上海外高層次人才來深創新創業,吸引帶動10000名以上各類海外人才來深工作。
2.客座專家“智庫計劃”——
到2015年,各類客座專家年均流量達到300到500人次。到2020年,建成基本覆蓋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的客座專家庫。
3.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
從2011年開始,采取多種形式,對國有企業、民營領軍骨干企業的高層經營管理人才每5年組織輪訓一遍;利用境外培訓資源,有計劃地分批組織選派*年輕企業家到境外培訓。
4.教育名師造就工程——
到2015年培養和造就20名以上在國內或省內享有較高聲譽的名校長,200名以上在國內學科教學與研究方面能起示范帶頭作用的名教師,350名45歲以下的中青年骨干教師。
5.文化菁英集聚工程——
到2020年,各類文化名人名家達到200名,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的國際*創新創業團隊50個,形成一支文化創意產業人才隊伍。
6.醫衛人才梯隊工程——
到2015年,培養引進5名醫學領軍人才,30名學科帶頭人,250名具有專業特色并有較高診療水平和研發創新能力的醫學骨干人才。
7.公職人員能力提升工程——
到2015年,建立15個以上覆蓋各級各類公職人員的培訓品牌項目。到2020年,建立完善的公職人員能力提升體系。
8.技能精英培育工程——
到2020年,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150家,培養各行業技能精英1000名。
9.社工專業人才培養工程——
到2020年,由政府資助和購買的職業社工數量達到6000人以上。
本站部分內容屬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聲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