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修正案5月31日結束征求意見 免征額仍是懸念
2011年5月31日來源:北京商報
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簡稱《草案》)明日將結束征求意見,針對備受關注的免征額,昨日多位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均表示3000元依然偏低,包括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等在內的55位經濟學家均認為免征額應調至5000元,還有11位認為調至1萬元才*合理。部分專家對本報記者表示,除免征額外,應將物價因素與個稅調整掛鉤,同時不應將收入分配過多寄希望于個稅征收。
"個人所得稅的免征額從2000元提高至3000元,已經有了一個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這應該只是一個過渡性的辦法,免征額的調整依然存在可以上調的空間。"中國社科院財貿所副研究員張德勇表示。
69%的經濟學家認為,我國個人所得稅的免征額設置較低。包含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在內的經濟學家均表達了上述觀點。
張德勇認為,設定3000元的免征額后,對西部欠發達地區而言,大部分納稅群體將不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但是對東部地區而言,3000元的免征額可能偏低。
盡管個人所得稅在我國被寄予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但網易財經的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經濟學家認為,調節收入分配不能單純依靠個人所得稅。
66位經濟學家認為,個人所得稅在調節收入分配過程中發揮的實際效果有限。
"稅收只是調節收入分配和拉動消費的一種手段,但是調節收入分配并不能單純地依靠個人所得稅。"中國社科院財貿所研究員楊志勇分析,要調節收入分配,我國首先需要解決初次分配過程中的不合理問題,然后通過稅收手段進行再次調整,這樣會讓整個社會的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完善。
未來個人所得稅免征額的設定可以考慮和物價聯動。近日,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達了上述觀點。
不過,正在征求意見的《草案》僅明確,我國個人所得稅的免征額擬由現在的2000元調整為3000元,其中并沒有明確表示免征額的調整會和物價掛鉤。
對此,劉尚希解釋,我國目前免征額的設定里本就考慮到居民現有的生活成本,也考慮了物價的變化因素。
盡管按照目前的稅制結構,我國個人所得稅的免征額并未與物價相聯系,但劉尚希認為將來可以考慮讓免征額和物價掛鉤。
"把個人所得稅的免征額和物價上漲因素結合起來,并不是一定不能做的事情,將來可以把此問題列在考慮范圍內,不過需要一步步摸索。"劉尚希認為。
本站部分內容屬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聲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