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創業者人均可帶來5個就業機會
2011年4月19日來源:解放日報
上海市開業指導中心昨天發布2010年上海市民創業狀況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本市整體創業活動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每百名勞動者近8人創業
去年,本市整體創業活動率為7.7%,即在100名16-64周歲的市民中,有近8人正在進行創業活動。報告顯示,自2005年起,本市的創業活動率總體呈現上升趨勢,參與創業的市民逐年增長。2010年本市意向創業活動率為11.5%,即在未來一年內,100名16-64周歲的市民中,有近12人打算創業,比2009年有所提高。根據創業的不同動機可將創業分為生存型創業和機會型創業。2010年本市生存型創業占42.3%,機會型創業占57.7%,機會型創業比例相比2009年有所提高。其中,青年創業群體中,出于興趣愛好、實現自我等動機的機會型創業比例占62.7%。調查同時顯示,2010年16-35周歲的青年是創業*為活躍的群體,整體創業活動率為9%,意向創業活動率達14.1%,均高于市民總體相關比例,已成為本市創業的主力軍。
創業帶動就業效應明顯
本市居民創業選擇行業多種多樣,廣泛分布于各個領域。*熱門的五大行業分別是:批發和零售業(40.6%),居民服務業和其他服務業(18.6%)、信息傳輸計算機和軟件業(16.9%)、住宿和 餐 飲 業 (16.5% )、 制 造 業(13.2%)。
去年,本市每位創業者平均可以提供5個就業機會,與2009年持平。其中,生存型創業平均帶動4.7個,機會型創業平均帶動5.2個。創業企業能吸收新的勞動力,促進就業崗位增長,創業帶動就業的效應得到體現。
調查顯示,74.2%的市民認為創業企業在創辦初期一年內是*為困難的時期,對青年創業者而言,這一比例更高,達75.2%,反映出初創企業普遍穩定性較弱,更需要得到各方面的幫助與扶持。
在問及創業初期面臨的*大困難,受訪者認為,市場競爭激烈利潤微薄(64.3%)、流動資金短缺(57.4%)、用工成本較高(45.2%)、個人創業能力經驗有限(43.0%)、找不到合適的項目(36.3%)、找不到合適的經營場所(34.2%)是影響市民創業的主要瓶頸因素。
市民融資方式悄然轉變
從啟動資金來源看,創業者獲得資金支持的主要方式有:個人家庭出資(65.1%)、合作伙伴出資(16.3%)、銀行貸款(6.6%)、私人借款(5.9%)、政策性貸款 (4.3%)、創業專項基金(0.7%),利用血緣、親緣關系獲得啟動資金仍然是本市創業者主要的融資方式。但近幾年,隨著融資方式的豐富、融資手續的便捷,通過公共融資渠道解決資金問題的比例逐步增長,2010年市民公共性融資渠道如銀行貸款、政府政策性貸款、創業專項資金等占 11.6%,高于 2009年的8.6%。
此外,創業見習成創業者*喜愛的培訓方式。調查顯示,創業者更愿意獲得直接的成功經驗,以增加創業知識和提升能力。到成功企業實地見習(66.9%)是創業者獲得創業知識和技能的*途徑。
本站部分內容屬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聲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