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勞工大省”勞資和諧的啟示
2011年4月8日來源:新華網
作為中小企業眾多、新產業工人隊伍龐大的"勞工大省",在農民工"低工資、缺福利、弱保障"等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的情況下,靠什么緩解勞資矛盾、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勇于改革創新的浙江,在探索構建和諧勞資關系問題上再次擔當起"先行者"和"探路人"的角色。
"勞工大省"勞資"雙贏"
浙江是典型的沿海制造業大省,也是不折不扣的"勞工大省",本省戶籍人口約為5000萬,外來務工人員則超過2000萬。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省因勞資糾紛引發的群體性事件以及罷工、停工現象卻明顯偏少。
相對和諧的勞資環境讓越來越多的外來務工者愿意在浙江扎根。記者在杭州下屬的臨安市采訪時,來自成都的王錫祥說,他在6年時間內為自己所在的制鉗公司帶來了30多名老鄉,原因是"這里工資高,環境好"。
今年不少地方鬧"民工荒",但紹興縣柯橋經濟開發區內的企業卻沒有碰到這些麻煩。柯橋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王張泉說,他們抓住"勞資和諧"這個"牛鼻子"后,員工隊伍的穩定率從70%上升到90%左右。
"勞資和諧本質上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生產力。企業要靠工人吃飯,工人也需要企業而存在和發展。所以,不和諧就會’雙輸’,和諧則’雙贏’。"浙江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金長征說。
糾紛"逼"出制度
工資支付保證金和應急周轉金制度、勞資雙方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勞動關系和諧指數考核……近年來,浙江在全國率先進行了一系列制度創新和探索,有力地促進了勞資和諧。
"勞資糾紛’逼’出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機制創新。"浙江的一位研究勞資關系問題的專家說。
2004年溫州市鹿城區雙嶼鎮的一家私營企業老板欠薪出逃,導致外來務工人員靜坐抗議,并與地方政府部門發生沖突--這一事件直接"逼"出了工資支付保證金和應急周轉金制度。
浙江省勞動保障監察總隊總隊長沈長仁說,工資支付保證金制度要求建筑、交通等特殊行業的生產企業,在動工前將工程款的1%到3%存入銀行賬戶中,一旦發生拖欠工資問題,有關部門將從保證金中先行墊付職工工資。此外,為防止企業主欠薪、逃匿導致職工出現生活困難,浙江省所有縣級以上政府均從財政撥款100萬元以上,建立了政府工資支付應急周轉金,為職工墊付工資。
截至目前,浙江在所有市縣都建立了這兩項制度。2010年全省共籌集支付保證金30.9億元、應急周轉金5.28億元,累計發放支付保證金7613萬元、應急周轉金6962萬元,大大地提高了政府處置欠薪突發事件的駕馭能力,也切實維護了外來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
2003年發源于溫嶺市新河鎮的勞資雙方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目前也已在浙江全省推開。到2010年底,全省共簽訂工資協議7.3萬份,涵蓋職工587萬人。記者采訪時,一些員工激動地說:"我們終于結束了工資由老板說了算的歷史!"
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樂益民說,1994年以來,浙江連續12次調整、提高了*低工資標準,*低月工資標準2011年達到1300元,連續多年居全國各省份之首。
"我們正在建立勞動關系和諧指數評價體系,將勞動關系和諧穩定工作細化成包含工資支付、休息休假情況、就業環境、收入待遇、成就感等在內的23項指標,并將其納入地方政府的考核內容。"樂益民說。 "四位一體"推進勞資和諧
浙江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金長征把浙江構建和諧勞資關系的動力總結為"四位一體",即黨政強力介入、部門積極履責、工會大力推進、企業主動參與。
自2007年起,浙江從省到鄉鎮的各級"創建和諧企業領導小組組長",均由相應的黨政主要領導擔任。同時,浙江陸續頒布實施了《浙江省集體合同條例》《浙江省企業民主管理條例》等多部地方法律法規,為創造和諧、穩定的勞資關系奠定了扎實基礎。
據浙江省勞動仲裁院院長龔和艷介紹,目前浙江的勞動仲裁院覆蓋率達到97%,為全國*高。同時,浙江大力提高簽訂勞動合同率,從源頭上減少爭議的發生。
在民營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浙江省各級工會組織的覆蓋面和會員規模不斷擴大。金長征認為,中國工會組織的作用就是一個"溝通的橋梁",工會要積極協調、化解勞資矛盾,不要讓勞資矛盾釀成更大的社會矛盾。
截至目前,浙江全省共有基層工會11萬家,會員1300多萬人,平均每年增加會員100萬人。行業工會、社區工會、市場工會等新的工會組織形式不斷涌現,窗口入會、網上入會、居住地入會、流動會員制等會籍管理方式,解決了農民工、流動人員入會難的問題。
浙江的很多民營企業家有著強烈的鄉土性,不少業主和職工存在患難與共的創業經歷,勞資和諧有著天然的感情基礎--金長征的這一觀點得到了眾多企業主的贊同。目前,浙江已有近15萬家企業參加了"創建勞資和諧企業"活動。
新光控股集團董事長周曉光說:"我是打工仔出身,因此我會換位思考,經常想我在打工時*關注什么,*想解決什么?更何況,如果不努力改善勞資關系,企業也留不住人才。"
本站部分內容屬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聲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