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加薪20%平均缺工20% 大陸臺資企業陷用工荒
2010年11月24日來源:國際金融報
對臺資企業來說,"兩條腿的人"居然這么難找。近日,新華社援引中國臺灣研究機構的一項*新調查稱,"今年以來,在大陸經營的臺資企業平均加薪20%,但平均缺工比例20%,76%的大陸臺商有缺工壓力。"
近半企業勞資爭議
臺資企業在大陸的缺工現象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了。今年4月,湖北省工商局發布的武漢城市圈臺資企業用工調查顯示,78家臺資企業存在用工難問題,用工缺口達4700多人,主要集中在紡織、機械、食品等行業。此外,"明星企業"富士康今年的缺工傳聞也一度甚囂塵上。
事實上,官方同樣從側面承認了臺資企業缺工現象的存在。今年3月,國務院臺辦發言人楊毅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大陸相關省市目前已相繼采取多項措施,幫助緩解當地臺資企業用工難問題。
面對"找不到人"的窘境,臺資企業只有提高薪資報酬吸引員工的加入。這或許只是開始--新華社援引臺北經營管理研究院日前公布的《當前臺商勞資關系調查報告》稱,"大陸臺商未來加薪壓力有增無減,這種壓力也可望成為促使臺商創新轉型的動力。"此外,調查還顯示,大陸臺資企業發生勞資爭議的比重達44%。
凸顯經濟結構難題
為什么會存在缺工現象?對此,記者的一位曾在某臺資企業工作過的朋友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就我個人體驗看,首先得承認臺資管理模式的*和運營的極度規范。但相關的文化氛圍、各方面管理制度等或許不完全適合大陸的畢業大學生等適齡工作群體。所以會出現即使加薪幅度為20%,也不愿意留在企業的狀況。"
"加薪20%,缺工也是20%,這其實是很有意思的數據。"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則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這都體現了臺資企業需要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急迫心情。"
"之所以會這樣,這背后其實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孫立堅進而解釋,"大多在大陸的臺資企業仍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其對勞動力價格異常敏感,一旦加薪或加薪不夠,會招不到人;一旦漲了足夠的工資,卻又將陷入虧損境地。更重要的或許是目前愈來愈明顯的通脹因素的存在,因為迫于生活壓力,20%的工資漲幅不足以真正改變生活壓力。此外,金融危機后,由于土地改革等政策的實施,不少農民工更愿意’回流’。所以,今年臺資招不到人的難題才會越來越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大學商學院宋頌興教授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姑且不論各種原因,臺資企業招不到人和每年大量出現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等就業難現象之間的矛盾,本就值得各相關部門重視。"
本站部分內容屬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聲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