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概況
2010年10月29日來源:網易財經
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是經國務院批準,由國家外國專家局于2001年創辦,是我國目前*專門面向外國專家組織、培訓機構、專業人才開放的規模*大、規格*高的,*、國際化、綜合性的人才與智力交流盛會。
一、大會基本情況
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以下簡稱“大會”)是經國務院批準,由國家外國專家局于2001年創辦,是我國目前*專門面向外國專家組織、培訓機構、專業人才開放的規模*大、規格*高的,集人才、智力、技術、項目和管理為一體的*、國際化、綜合性的人才與智力交流盛會。
2001年至2005年,大會由國家外國專家局和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李源潮同志曾數次出席大會;2006年,由國家外國專家局與國務院振興東北辦和遼寧省人民政府主辦,李克強同志(時任遼寧省委書記)出席了大會;2007年,大會*移師深圳,由國家外國專家局和深圳市政府主辦,已連續成功地舉辦了三屆,張德江、華建敏、烏云齊木格、何厚鏵等國家領導人先后出席了大會。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出席2009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時強調:“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始終以‘融全球智力、促共同發展’為宗旨,2001年以來已經成功舉辦八屆,會議規模越來越大、交流合作領域越來越寬、內容越來越豐富、形式越來越多樣,已經成為企業、科技、教育部門,開展人才智力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應當繼續辦下去,辦出成效。”
大會移師深圳舉辦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大會組委會,市主要領導擔任組委會主任,相關部門作為組委會成員,提出了要充分發揮深圳改革開放的先發優勢,毗鄰港澳的地理優勢,高科技發達的產業優勢,高層次人才的聚集優勢,舉全市之力辦好大會,將大會辦成繼高交會、文博會之后的又一張閃亮“名片”,為 “科技興市、文化立市、人才強市”戰略提供智力支持。
大會在深圳舉辦三年以來,影響一屆比一屆大,效果一屆比一屆好,原打算只在深圳試辦一下,但由于受到各方的肯定和歡迎,舉辦兩屆后,國家外國專家局就決定將大會長期落戶深圳。大會為海外人才登陸中國和國內人才走向世界提供了廣闊的平臺,為全國引智事業發揮了橋梁和紐帶作用,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中組部已經把大會列入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工作計劃,國家外國專家局也把大會列入《國家“十一五”引智工作規劃》中繼續強力推進的重點引智活動,廣東省人民政府則把大會列入《廣東省自主創新規劃綱要》。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榮在第五次黨代會上明確指出:“繼續辦好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促進人才資源聚集和流動”。
二、大會主要成果
大會自移師深圳以來,緊緊圍繞“融全球智力,促共同發展”的主題和“國際化、高端化、專業化、精品化、市場化”的目標,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精心策劃,周密組織,進一步豐富了大會內容,深化了大會效果,打磨了大會品牌,達到了“搭建平臺、推介項目、尋求合作、招聘人才、交流信息”的目的。在深圳舉辦的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吸引了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多個專家組織、培訓機構、專業協會、科研機構、人才中介等機構參展,有6000多名國(境)外專家、海外留學人員和專業人才參會,每屆大會期間共有7萬多人進場交流洽談,為國內引智單位提供了豐富的海外人才資源,與國內引智單位零距離對接、交流,達成合作意向的項目達5000多項,僅2009年就簽署人才交流合作協議共計2851項。達成人才招聘意向的職位8000多個。
增設港澳板塊、臺灣板塊是大會移師深圳舉辦的一大亮點,三年來有200多家香港機構參展,深圳和內地的合作更加緊密;2009年*設置臺灣展區,46家人力資源和科研機構參展,為海峽兩岸人才智力交流與合作提供新的平臺;2008年*邀請海外留學生組織參會,2009年邀請了9個海外留學生團體,組織了上百名海歸博士和320多個高科技項目參展,吸引和帶動了一批海外留學人員來深工作創業,深圳近三年引進的留學人員呈現“放量增長”態勢,累計引進留學人員已達38000多人。
三、今年大會的目標
2010年是大會自創立以來第九屆舉辦,是十一五規劃即將完成,十二五規劃即將開始的關鍵一年,又適逢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辦好本屆大會意義重大。我們要朝著將大會做成優化引智環境,強化優質服務重要手段的目標,全面總結經驗,以更加扎實的作風,更加創新的思路,更加有力的舉措,緊緊圍繞“融全球智力,促共同發展”的主題和“國際化、專業化、高端化、精品化、市場化”的目標,立足深圳、服務全國、聯結港澳、輻射全球,不斷辦出新意,辦出特色,辦出效果,把大會打造成世界人才與智力交流的*展會。
一是國際化。在去年40個國家和地區的1050多個專家組織、培訓機構、獵頭公司、專業協會、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人才中介等機構參會的基礎上,根據國內各省市的引智需要,新增一批經技類、文教類專家組織和海外高層次人才機構參會,有針對性的根據國內需求進行對接,提高展洽會的實效性。
二是高端化。邀請全球范圍內的高端專家組織和技術研發機構參展參會;以高端人才和智力項目交流為重點,展示高端人力資源服務及技術成果;舉辦海外*人才招聘會,體現“招聘崗位層次高,與會人員素質高,雙向交流水平高”的特點。
三是專業化。大會突出人才與智力交流的主要內容,征集海內外10000多個高新技術項目、培訓項目和引智成果參會,組織全國引智系統、各類園區、引智單位及海內外的專家組織、人才機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對接洽談。
四是精品化。大會保持*、國際性的定位,繼續拓寬廣度,挖掘深度,進一步注重實效,提高大會項目、成果、專利、人才等國際智力對接質量,增強核心內容。
五是市場化。大會將繼續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方向,按照國際會展業的通行慣例和規則,進一步加大市場化運作的力度,引入專業的機構承辦各項會務及招展工作,降低政府辦會的成本,推動大會走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四、今年大會主要內容
2010年將是大會自創立以來第九屆舉辦,適逢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辦好本屆大會意義重大。為貫徹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的精神,配合中央實施“千人計劃”,今年大會將以更加扎實的作風,更加創新的思路,更加有力的舉措,立足深圳、服務全國、聯結港澳、輻射全球。在突出新意、特色、效果的前提下,總體規模擴大一倍,由原來的1號館再增加2、3、5號館,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今年大會主要內容包括“兩大部分”、“三大板塊”、“十大展區”。
(一)兩大部分。
“國際智力項目及成果展洽會”和“深圳論壇”。
(二)三大板塊。
政策宣介及成果展示:通過圖片、文字、實物、音像資料等,宣介國家和地方的吸引海外人才環境與政策。邀請有意在全國推廣產品及項目的國內引智企業設展,搭建“二次引進”的供需對接平臺。
項目對接及推介簽約:利用大會官方網站作為長期對接平臺,會前開展一系列的項目對接活動,會期專門設置項目洽談區,組織參會各外國專家組織、港澳臺機構和各省(區)市項目單位進行面對面的洽談。
人才服務及高端招聘:邀請人力資源領域內的各類配套服務機構參與,全面展示人才產業鏈條上各個環節的*成果;同時邀請包括有高端人才需求的國內外知名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為國際性高端人才、海外高層次人才、外籍人才和用人單位牽線搭橋,采取現場招聘、封閉洽談的方式,開展用人單位和海內外*人才的雙向溝通交流。
(三)十大展區。
1.外國經濟技術類專家組織展區。設展方主要為國家外國專家局認定的經濟技術專家組織,同時吸納一批國際知名國際經濟技術專家組織參展。
2.外國科教文衛類專家組織展區。設展方為國家外國專家局認定的科教文衛類專家組織,并邀請國際知名文教專家組織特別是著名國際高等教育機構的專家組織參展。
3.國(境)外培訓機構展區。設展方為獲國家外國專家局頒發《具有組織派遣團組和人員赴境外培訓的機構資格認定書》的國(境)外培訓機構。
4.海外高層次人才機構展區。設展方為海外高層次人才專業機構、創新基地、專家組織。
5.引智成果及國內項目需求展區。設展方為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引智機構,各省、市、自治區引智主管部門及其所屬引智項目單位、引智成果項目單位、項目需求單位等。
6.港澳臺機構展區。設展方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著名企業、人力資源中介機構、高等院校、培訓機構、專家組織等。
7.海外留學人員展區。設展方包括全國各地留學生創業園、留學生企業、海外留學生社團和希望引進海外智力、尋求高端留學人才的各地政府主管部門、企業等。特別是將在美國舉辦了八屆的北美中國留學人員高科技項目暨人才交流大會,*移置到國內作為大會的一個重要內容放在該展區。
8.海內外高校及教育機構展區。設展方包括參加國家外國專家局“111”工程的高等院校、國外知名高等院校、教育培訓機構、各國駐華使館相關教育職能部門。
9.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和獵頭公司展區。設展方包括國內外知名的獵頭公司、人才中介組織或公司、國際人力資源服務公司和國內外知名招聘服務公司、全國人力資源大市場、勞務派遣和外包服務機構、人才測評機構、管理咨詢公司和人力資源協會等。
10.高端人才招聘區。設展方包括有高端人才需求的國內外知名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為國際性高端人才、海外高層次人才、外籍人才和用人單位牽線搭橋,采取現場招聘、封閉洽談的方式,開展用人單位和海內外中*人才的雙向溝通。
本站部分內容屬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聲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