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省份漲最低工資 最高檔平均增幅24%
2010年10月27日來源:新京報
截至9月底,全國已有30個省份調整了*低工資標準,月*低工資標準**增長幅度平均為24%。目前,全國31個省份月*低工資標準**平均為870元。部署開展企業薪酬第二次試調查,范圍擴大到北京、江蘇等8個省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昨日在該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在就業進展方面,1-9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931萬人,完成全年900萬人目標的103%;全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40萬人,完成全年500萬人目標的88%;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26萬人,完成全年目標100萬人的126%。
截至三季度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人數905萬人,比二季度末減少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比二季度末降低0.1個百分點。
人保部對5省調查顯示,到9月底,農村外出勞動力相當于2009年外出人數峰值(8月底)的106.7%,相當于2008年8月底外出人數的102.2%。
焦點 1
調退休年齡要慎重
尹成基昨日再次回應了此前引起討論的延長退休年齡問題。
隨著人口壽命延長、健康水平提高,考慮到城市化和人口老齡化不斷給養老保險基金支付帶來的巨大壓力,世界各國,尤其是老齡化國家普遍采取了逐年延遲退休年齡或者彈性推遲領取養老金的做法。
尹成基表示,人保部密切關注世界各國調整退休年齡政策的動態,重視研究退休年齡相關問題。
不過,他亦明確,退休年齡政策與人口壽命和健康狀況,與城市化、老齡化趨勢,與就業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有緊密聯系,是非常重大和十分敏感的社會公共政策,涉及廣大參保職工的切身利益。中國關于退休年齡及領取養老金待遇年齡政策的調整,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慎重決策。
焦點 2
養老金支付有保障
社會保險基金支出增長的速度高于收入增長的速度,且幅度較大,這是否會造成未來保險支付困難?對此,尹成基表示中國養老金支付有保障。
對于去年到今年出現的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的增長低于總支出的增長,尹成基解釋,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后,為了穩定就業,中國采取了"五緩四減三補"的社會保障扶持政策,減輕了部分困難企業的負擔,穩定了一部分職工特別是農民工的就業崗位。同時,連續六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了基本醫療保險的待遇支付水平,實施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以及為應對金融危機,用于社保補貼、培訓補貼和崗位補貼的失業保險基金支出也有所增加。
持續的支出增長高于收入增長是否會帶來養老金支付壓力,尹成基稱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進一步增強,這個問題不用擔憂。
焦點 3
養老險盼全國統籌
政府已經宣布中國普遍建立了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不過事實上目前大部分省只是建立了制度,而基金并未集中到省級管理。
實行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的目的在于提高養老保險基金支付能力,增加區域調劑能力,尹成基亦坦陳,目前只是建立了省級統籌制度,一些地方還是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來明確所要承擔的責任,基金的籌集地方各級政府分級承擔,尚未實現所有養老保險基金的省級統一管理,他認為這還需要一個過程。
對于更高層次的全國統籌問題,尹成基表示,希望能夠在"十二五"實現。
本站部分內容屬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聲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