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封面文章:亞洲最佳200個中小企業
2010年9月13日來源: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訊 《福布斯》亞洲版9月刊封面文章標題為“亞洲*佳200個中小企業(Asia’s 200 Best Under A Billion)”。排名榜中出現了151家企業的新面孔。文章重點介紹印、越、泰、中、馬來西亞的幾家入選企業。
自雷曼兄弟公司垮臺引發的金融危機走上復蘇以來,亞洲地區經濟的活躍程度在全球視野中耀眼奪目。據IMF觀察,亞洲經濟產出已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它對全球復蘇的貢獻程度已超越其他地區。進入本期經營規模在10億美元以下的“亞洲地區*佳200家中小上市企業排名榜”中的企業走在了復蘇前列。以總市值加權的這些亞洲企業股價在前12個月內上漲43%,而金融時報亞太區小股本股指(FTSEAsia Pacific Small Cap) 同期上漲21%。
中國大陸和香港企業仍是排名榜中的多數,共71家入選,少于上年的78家,盡管大陸推出5900億美元的增加公共基礎設施、養老金、醫療保健和教育開支,通過減免稅收來提高消費者購買力,同時還降低利率和取消信貸約束的寬松貨幣政策的經濟刺激計劃。排名榜中的大陸和香港企業今年的表現超越FTSE可比指數(FTSEcomparable index)48%,高于去年的20%,它們在前3年的銷售平均增長51%。
印度企業入圍39家,較去年的20家有很大增長。因經濟比其他國家開放程度低,印度受全球危機的影響相對小。印總理辛格表示,國內投資和儲蓄率維持經濟以每年10%的增速發展,是中期能夠實現的目標。這對入選的印度企業不啻是個發財的好機會,它們去年的總收益率也高達89%。
今年排名榜中*出現名為Vinamilk的越南企業是一個歷史性事件。Vinamilk的歷史反映了長期受政府控制的國營企業的不同本質。正因如此和傳統習慣原因,一些經濟上下波動的國家在此次排名榜中體現不多,而且國內停頓的形勢也會有影響。排名榜中僅有2家日本企業,比去年24家大幅減少。兩企業雖銷售增長穩定,但在前12個月內給投資者帶來的是負收益。
今年排名榜與上年相比,共有151家新入選企業。高科技業軟硬件企業今年進入排名榜*多,其次為醫療保健相關行業,基礎性行業雖入選,但它們不是*復蘇的先鋒。
百尺竿頭 更進一步
因享譽國際體操競技場,后又成為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空中飛人的李寧,已成為中國的偶像。由李寧名字冠名的運動服裝與鞋制品已成為中國的*品牌之一。李寧公司在連續3年躋身排名榜后,因今年銷售超10億美元,達12億美元而從排名榜中畢業。
公司早前針對的目標市場是30歲以下青年人,但經2008年的調查后發現,擁躉李寧品牌消費者的年齡是接近40歲左右的人群。這對身為董事長,而非CEO的李寧是一大震動。公司不得不重新進行市場定位。
據公司CEO張志勇(ZhangZhiyong)稱,重新定位是系列革命,涉及品牌定位、產品系列、企業結構調整和零售店面設計。公司至今已推出3個系列新產品。公司在港上市的股價自重新定位后上漲7%,已證明此舉經得起股東的檢驗。同期香港主要股指上漲4%。
中國的運動鞋銷售10年前年均增長30%。盡管業內近來努力開辟新銷售渠道和打價格戰來吸引更多新消費者,但去年增幅還是降至11%。隨著價格空間變小,外加房租和人力成本持續上漲,產品利潤率在下降。
公司新策略應有助于更好地與耐克和阿迪達斯競爭,并體現出與不斷上升的國內重量級對手中國東星(ChinaDongxing)、安踏和匹克公司的經營差異化。
同時,李寧品牌的核心客戶群并不擔心自己會被遺棄。張志勇表示,公司計劃在2年內上馬一條生產帶有原商標產品的產品線。這會讓當今主要以補步行方式,而非跑步方式鍛煉的老用戶有一絲懷舊情感。但若今后面向年輕人的市場進展不順,公司必會對松垮的經營策略擔憂。
創新帶來的績率
馬來西亞的KuanKam Hon和兩個兒子創辦了具有在合成橡膠(26450,100.00,0.38%)手套業中領軍地位的Hartalega Holdings公司。
橡膠手套一直是該國特有產品,但它在日常醫療和衛生環境下使用有缺陷。此外,乳膠橡膠價格波動劇烈,讓產品報價困難。另外,對乳膠橡膠的皮膚過敏會讓使用者感到很不舒服。
盡管Hartalega Holdings在此行業算不上*重要的企業,但其制造合成橡膠手套的科技確獨樹一幟。Kuan家族企業努力朝著腈基(nitrile-based)合成橡膠手套方向發展,這是用足以承受價格波動沖擊的石油副產品丁二烯(butadiene)制成。其高成本的開發結果帶來了跳躍式進步,讓公司處于該領域*前沿。
迄今為止,所有設想的經營策略都在順利運行。公司前5年的銷售增長5倍,達1.75億美元,凈利潤翻了11倍以上,達4400萬美元。腈基合成(nitrilesynthetics)橡膠手套的市場份額已接近全球手套市場的三分之一,公司去年出口達44億副,遠高于2004年的1億副。
以通用會計原則核算,公司資產回報率達已30%。生產線每小時產量達3.3萬副,且*高產量可達每小時4萬副,遠高于上世紀80年代末的每小時3000副。公司第六條生產線正在建設,而*初始的生產線也在更新,以提高產量。公司在產品規格上的變化可輕松超越對手。例如,在保持強度和彈性不變前提下,每副手套重量可降至3.7克,而主要競爭對手可做到的*輕分量也只有4.5克。這也是世上*用聚合物噴鍍、而無需滑石粉的天然橡膠手套。
公司毛利潤率約30%,據稱是整個行業平均水平的兩倍。KuanKam Hon的兒子解釋道,公司高回報絕不是以更高加價出售,而是依靠生產效率和自動化方式獲得,公司產品價格一直在市場*低端。即使整個市場價格持續走低,公司利潤率仍足以抵御價格大戰。
在公司穩抓主要市場美國時,也不放松向新興市場擴張。例如,中國的手套使用水平為人均每年1.3副,而美國為140副。中國提升全社會醫療程度的承諾,將會增加手套在邊遠地區的使用量,若合成橡膠手套能獲批使用,也對公司是個特別利好消息。
因公司需大量使用燃料,Kuan家族也對燃料科技感興趣。眾多馬來西亞工廠每年都要在政府調配下確定天然氣用量,手套生產廠這些年不得不與相關方面協商以獲得更多用氣量。為補充燃料供應和節省能源,一些企業建設利用油椰種子殼作為生物質(biomass)的工廠。這類工廠建設成本比使用成捆植物枝杈作為原料類工廠更低。但Hartalega公司選擇了后一種技術,因為它比使用天然氣節能30%,且這種原料供應充足,價格穩定,而油椰殼供應不充足,且價格高。Hartalega公司早看出此問題。
勇闖國際市場
MCS是泰國一家專門供應大型建筑項目鋼構件的企業,去年銷售收入達1.18億美元,凈利潤為1700萬美元。公司客戶幾乎都在海外,主要在日本,它超過半數的進口建筑鋼構件由MCS生產。據公司CEONaiyuan Chi稱,公司因利潤率太低,通常不接泰國內訂單。日本大型建筑商鹿島建設(Kajima)今年初要在泰國為福特汽車建設一座生產廠而向MCS求援。MCS接下了這份訂單。公司此后還為鹿島建設在日本國內的工程項目提供過3萬噸以上產品。
NaiyuanChi是臺灣人,在日本京都大學獲得工程學碩士。MCS創建于1992年,以幫助Chi完成他就職的日本*大的建筑規劃、工程和建設企業,竹中工務店(TakenakaCorp。)在泰國的項目。Chi早期奔波于新加坡、美國和泰國等地的大型建設項目。但他*終在泰國結束了打工生涯,MCS也同期成立。但它成立數年后就因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造成當地建筑項目紛紛停工而遭重創。Chi在看到MCS的困境后認為自己有責任挽救它,并決定接手公司經營。經10年的努力,公司起死回生,Chi現持有公司六分之一股份。
MCS*初因泰國市場容量小而難以持續發展,它也不擁有參與國際競爭的技術訣竅。Chi經過對公司上下*嚴格的培訓后決定向日本市場進軍。但這一行動必將面臨嚴峻考驗:公司,焊工和制造設備都需經過日本政府和各項嚴格監管制度的鑒定。但公司*終通過考驗。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MCS雖在泰國動蕩形勢中毫發未傷,但它不得不努力在經濟蕭條的日本市場上尋找新訂單。這也迫使它不得不回頭審視中國大陸和臺灣市場。據證券業分析人士稱,MCS從臺灣得到訂單的利潤率比日本訂單低得多,另因運輸費上調,公司還需面對持續上漲的運輸成本。
MCS仍努力設法在日本市場中獲得訂單,因為公司在那里通過了*高等級的鋼結構件制造審核,預計明年4月獲得許可證。Chi表示,公司若獲得如此地位,就意味著自己能參與*的工程項目,處于競爭對手更少的市場。
MCS在中國大陸的兩家企業共持有20%股權,并考慮在另一家大型企業中獲控股地位。Chi計劃瞄準中國和在中國已設立了外包業務中心的大型國際工程公司。
Chi認為他已認識到中國市場的潛力。公司當前在泰國本土每年的產量達6萬噸,若中國用量逐步增加,產量會翻倍。一旦每年生產規模跨越10萬噸門檻,公司今后在原材料采購上就有優勢。Chi稱自己還在考慮究竟是否繼續擴大在華業務量。若決定擴大,MCS明年初就能達到以上目標。
以創新經營模式應對危機
中國不動產市場自今年4月以來一直是壞消息不斷。政府以呼吁業內自制,和在政府主導的金融業收緊信貸的組合措施來努力制止住房價格猛漲。人們常提及的是令人擔心的統計數字,全國有6400萬套住房在售后空置,或至少沒有使用過水電服務的跡象。目前雖尚無對此確認的信息,人們因對出現泡沫和可能破裂的擔憂,導致開發商股價一路下行。政府已令各銀行核驗資產,以了解價格暴跌時的*糟情形。
但只一位中國*富有的房地產經紀商周忻(ZhouXin)對此并不擔憂。周忻對上海的不動產市場有自己的看法,盡管當地公寓價格下跌,以及上海當前新住房銷售比今年前7個月少一半。人們因此會想當然地認為周忻的公司,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E-House(China) Holdings Limited)也處在極不景氣中,但他對以上觀點并不茍同。
周忻自始至終在做的重要事情,是讓E-House的經營方式與普通房地產經紀商有別,把業務定位于大型公寓開發商的銷售代理(salesagent)。周忻還在今夏末決定涉足商業物業領域,公司經營因此可進一步免受人們推遲購房的影響。易居公司的員工會參加開發商的展示會,直接了解銷售情況。
易居的經營有著大量數據基礎和中國房地產信息公司(ChinaReal Estate Information,CRIC)的支持。CRIC幫助易居向開發商提供欲建設的公寓形式、如何營銷和給產品定價的建議。開發商則需向易居支付前端費,在每套房屋出售后還需支付傭金。易居和CRIC都是在美上市的企業。
周忻緊密依附于開發商的運作模式讓易居的資產分量很輕。易居去年的銷售額已翻倍,近3億美元,凈利潤從上一年的4000萬美元升至去年的1億美元。易居的高回報率讓其*進入“亞洲*佳200中小上市企業排名榜”。由于易居股價大幅增值,周忻也隨之成為中國首富,他去年坐擁財富6.2億美元。
依周忻分析,只有對中國的未來有信心,那麼才會對其房地產也有信心,因全國今后幾十年內將有3億脫離土地的人口涌向各城市。公司因此會有更大經營規模。
周忻對中國城鎮大量房屋空置的說法嗤之以鼻。他反駁稱,因中國的富裕人群會在多個城市里擁有住房,這就導致一些房屋利用率不高,讓空置率被夸大。但他也承認房屋供給超出了需求,即使政府不強力介入,中國住宅價格今年可能也會下跌。
周忻的主營業務雖仍在占其去年銷售90%的住宅領域,但他也同時進行大調整。他上月高調宣布進入商業物業市場,并設立了擁有60%股份,名為E-Commercial的公司來經營商業不動產。這塊市場長期以來一直是仲量聯行(JonesLang LaSalle)和世邦魏理仕(CB Richard Ellis)等國際機構的領地。但周忻通過挖來數位世邦魏理仕的前高管來經營E-Commercial。
周忻的雄心是想要在中國銷售更多的度假住宅。公司現側重于海南和云南的一些旅游地。他認為隨著富裕人群不斷增加,這類市場必會起飛。周忻還預計易居在全國的營業點將從當前的100處增加到500處。
但也有投資者不認同周忻的樂觀情緒,隨著整個房地產行業下行,易居在美交易的股票價格今年已下跌12%。
生在上海的周忻在校期間就曾與人合開過咖啡廳。他畢業后進入了房地產開發企業。隨著跳槽次數增加,周忻開始了琢磨如何避免二級市場上的殘酷競爭,和不動產業采取合作分工的經營方式的思考。周忻創建易居公司時逢9/11事件后全球經濟衰退之際。他現在認為當前市況與那時相比并無本質不同。當易居公司IPO時,周忻的股權從30%稀釋至18%。
據易居客戶表示,他們很信任易居的市場營銷和房屋銷售能力。這也是開發商通過多次挑選和比較后所能找到的*好合伙人。
易居/CRIC的市場數據來源有些不同。但周忻認為統計匯總的途徑肯定會有差異。去年年末,易居7152名員工中有六分之一都忙于搜尋、整理和匯總相關數據。除了搜集交易數據外,他們還需要與公司約150家的客戶交換意見。
如此經營模式對小型競爭對手無疑是個很高的門檻,而這些數據和信息對易居的經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另外,CRIC的競爭對手,搜房房地產網(Soufun)也在加速在美上市前的準備工作,搜房現積極擴大影響力。據在線排名統計,搜房在與購房者的交流上比易居有更大優勢,而周忻的優勢是能成功地向不動產業內企業出售信息。
盡管當前住宅市場銷售與前比不可同日而語,但據業內人士看法,易居的核心業務不會一直跌落下去,因中國城鎮有許多舊房屋要拆除重建,當地政府需要一個興旺的住房市場來維持更多稅收。他們還認為,周忻至少在大力發展二手物業零售經紀業務上興趣不大。
周忻自認為,在不動產業內從業20年后,他不想搞物業開發。他想要做的是在當前這個世上*大的不動產實驗地上嘗試新型的不動產經紀模式。
傾心創新的愉悅
印度孟買的MicroTechnologies公司是專業化開發安全和監控產品的軟件企業。公司2008年成功地為營業額高達33億美元的印度信實基礎設施公司(RelianceInfrastructure)提供了監控輸送電網故障、變壓器油量和溫度控制,輸電設備損毀,以及設備誤跳閘的全套軟件。信實公司負責送電的范圍延綿240英里,包括6000個變電站。采用這套系統后網絡送電品質得到保障,并極大減輕了公司管理人員的工作負擔。
類似的成功讓MicroTechnologies在市場上獲得更多聲譽,公司開發的250多種軟件產品用在了從車隊監控到住宅安全,再到跟蹤丟失手機的軟件系統。公司*,董事會主席Sekhar Padmanabhan自信地向記者表示,只要客戶能提出軟件系統的具體規格和標準,MicroTechnologies就能滿足其需求。
Sekhar和他的家族共擁有MicroTechnologies公司32%股權,并計劃向國際市場擴展。公司去年與坦桑尼亞、比利時、蒙古、日本、以色列和科威特等國企業簽署了監控個人安全軟件的供貨協議。
公司截止今年3月的上個財年銷售收入增長兩倍以上,達1.02億美元,同期凈利潤從前期的1400萬美元增至2000萬美元。占公司業務三分之一強的出口業務,從前期的1000萬美元增至3600萬美元。投資銀行分析師認為MicroTechnologies業務多元化組合合理,擁有聲望顯赫的客戶群也意味著公司優異的增長潛力。Sekhar本人一直期盼著到國際市場一展拳腳的機會。
Sekhar在孟買大學獲得物理學和固體電子學博士學位。他早期曾在馬哈拉施特拉邦出任公職,直至成為印度*軟件科技園的*高負責人。
Sekhar為印度的官僚體系帶來希望,成為彌賽亞式的救世主。他自稱要使政府部門運作電子化。他憎恨文案工作,稱它束縛了手腳,他迫切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然而,出任公職7年時間也教會了Sekhar耐心和堅持的價值,此經歷同時還為他在官場高層贏得聲望。
Sekhar在1992年以2600美元的種子資金創辦Micro Technologies公司,辦公地點是家中50平方米的房間。他的夫人,擁有商業經濟學碩士學位的JayanthiSekhar也是創業合伙人。Sekhar隨后著手在政府部門推行電腦化,并于1998年推出首套探測事務處理過程中延誤的監控類軟件。它能分析從秘書工作低效到文件等待處理過程中的任何信息。
當Micro Technologies于2001年一鳴驚人地完成*用于監控機動車狀況的軟件Micro Vehicle BlackBox(VBB)后,公司發展出現轉折點。隨著新版本產品陸續推出,功能逐漸擴展,VBB仍在為公司帶來三分之一強的銷售收入。
VBB的傳感器能夠探測到入侵者,并向車主的電話發送文本信息。若車輛處在被盜過程,車主能發送信息鎖定車輛,并通過GPS跟蹤被盜車輛下落。
Sekhar自VBB軟件起把應用概念推至眾多用途,從家庭報警系統、探測侵入Wi-Fi軟件到跟蹤丟失筆記本電腦的軟件系統。公司表示,在客戶個性化配制要求下,產品從未出現過誤報。
公司以每年2美元服務費用,在手機內植入移動跟蹤系統。若手機被盜,或有人試圖更換手機SIM卡時,該手機用戶可從經過注冊的家庭成員或是朋友的電話上得到文本信息。若每年再增加2美元服務費,機主還能用經注冊的電話從遠程迅速刪除被盜手機內的個人信息。
據分析,印度本地電子安全市場還有很大發展潛力,預計從2007年的2.65億美元增至2012年的10億美元。Sekhar在這方面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令印度著名的軟件企業Infosys也不敢小覷,并打算與MicroTechnologies聯手開發全印度的身份驗證系統。
這些成就未令Sekhar頭腦發昏,他認為市場上強手如云,新的市場還待開發。他對R&D毫不松懈,僅去年在此的投資就高達1200萬美元。
增加研發投資帶來的*佳效果可能是Sekhar讓自己變得更具創造性。他的*新發明把需要大面積巡視農田灌溉的印度農戶從繁重的巡查工作中解放出來。然而,Sekhar不認為自己是那類典型的企業家。他認為想要賺錢的人須干勁十足,而自己不想成為億萬富翁。他*大的熱情是高新科技,并能開發出一些新的小玩意。
歷史性進步
外國投資者常嘲笑越南股市上的藍籌股質地不佳。但越南的乳制品企業Vinamilk是他們不再敢低看的企業。該企業已成為年輕和有朝氣的8600萬人大市場上的行業領軍人物。公司前4年的收入翻倍,凈利潤增長4倍,它已成為前國營企業私有化后*成功的企業之一。
估計規模達15億美元的越南乳制品市場預計今年增長25%。占三分之一市場份額的Vinamilk,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67%,銷售收入增長50%,達3.89億美元。越國內*大證券公司之一HSCSecurities分析師認為,Vinamilk品牌在與外國品牌的競爭中勝出。公司已創立了強勁的本土品牌,在當地市場的根基很穩,因此它還有能力滿足市場對營養產品不斷增長的需求。
Vinamilk是*進入《福布斯》“亞洲*佳200中小企業排名榜”的越南企業。政府現仍持有48%的Vinamilk股份。公司董事局主席MaiKieu Lien于上世紀70年代中曾到莫斯科學習肉類和乳制品加工,1976年回國后到南部的一家食品企業工作。她此后又在列寧格勒大學學習經濟,并成為Vinamilk股份制改造前企業的總經理。她的輝煌起始于10年前對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
Vinamilk多年來的主要產品是濃縮牛奶、餅干和糖果。當政府2003年決定對其私有化時企業不是盈利大戶。當時眾多的Vinamilk員工不愿認購公司股份化后的股權。Lien當時也只認購了0.12%。
Lien后來利用賦予的授權,聘用專業化的品牌推介和營銷人才,并推行境外跨國企業的工資標準。公司同時還擴大產品范圍,從酸奶、奶粉到嬰兒乳制品。公司在2007年通過增加鮮奶產量一舉超越國內所有競爭對手。
Vinamilk的利潤率從2006年的10%增加到20%。公司產品現在不懼怕與任何進口貨對比。Lien告訴記者,公司自始至終按照品牌開發、分銷革新、業務擴張,以及控制和提高品質的戰略在發展。
但Vinamilk的成功也遭遇挑戰,公司總經理與其管理團隊去年因薪酬待遇問題離開了Vinamilk,投奔競爭對手THMilk。后者欲進口2.8萬頭奶牛,計劃明年開始生產鮮奶。Vinamilk的反擊措施是在胡志明市周邊投資1.2億美元建設一座牛奶加工產,據稱規模為東南亞之*。Vinamilk在越南擁有5個奶牛養殖場,但仍在海外尋找投資奶源的機會。Lien承認競爭和奶源是主要的挑戰。
外國投資者按照當地法律規定,持有合資企業*高為49%的股權。當地投資界人士稱,這些投資者至今尚無出售股權的想法。
本站部分內容屬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聲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