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聚工程”打造世界“人才之都”
2010年9月3日來源:千龍網
日前,記者從北京海外學人中心獲悉,本市已有88位海外高層次人才入選北京市“海聚工程”,他們廣泛分布在北京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能源環保、文化教育、衛生醫療等各個重點領域。而其中有6家企業分別擁有2名以上,海外高層次人才的示范帶頭作用不斷凸顯,尤其是團隊集聚效應,成為加速企業及相關行業發展的一股強大推動力。
今年入選北京第二批“海聚工程”的恒泰艾普石油天然氣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財務官劉軍,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先后獲得地質與環境科學博士、電子工程博士后,又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工商管理碩士。2009年,他做出了一個令美國同行驚訝的決定——回國創業。
說起這個決定,劉軍把他歸結于革命家庭背景和父親的愛國精神的影響。他深情地告訴記者,“打小時候我就被父親這種永遠把國家的事放*、個人的事放第二的愛國情操深深影響著。出國留學拿到博士學位以后,父親就一直希望我能回國為國家做點事。正是這種革命背景家庭對我的影響,讓我毅然決定放棄國外豐厚的待遇,回到國內為國家建設出一點綿薄之力!
“海歸”愛國報國情懷“傳、幫、帶”
而回國創業并入選“海聚工程”的盎億泰地質微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梅海博士,這樣解釋自己回國創業的決定:“打個比方:一個廚師為客戶做飯,那是一種謀生的手段;可是為父母做飯,卻是一種孝敬,父母吃得高興,自己也非常欣慰,這里面就有一種成就感。”他把自己比喻成一個廚師,把祖國比喻成父母,自己回國創業的舉動則是為了“孝敬父母”,足見其赤子愛國之心。
同是回國創業的領軍人物——康龍化成(北京)新藥技術有限公司總裁樓柏良的經歷跟梅海博士十分相似。他認為,回國創業更有優勢,在國外壓力大,事業發展空間受限制;而國內有他們熟悉的環境和良好的資源,還有國家的政策與資金扶持。
有趣的是,愛國報國情懷也在海外*人才之間相互“傳、幫、帶”。恒泰艾普石油天然氣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尹旭東,則是在先期回國的校友劉軍博士的“游說”下,考察了國內的創業發展環境才決定回國的。
無獨有偶,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生化博士、在美國輝瑞制藥工作7年的馬寧寧,也是在2009年回國的。他是在美國助理導師謝良志的盛情邀請下,決定回國加盟導師謝良志創辦的北京義翹神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擔任研發副總經理。
國家“一優二扶”支持“海歸”創業
8月4日,千龍網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海外高層次人才在回國就業或創業后,不僅享有國家的政策支持和專項資金扶持,就連生活上也會受到優待,還有專門機構負責幫助他們協調日常遇到的各種困難,解決其生活上的后顧之憂。
北京義翹神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發副總經理馬寧寧在接受千龍網記者采訪時說:“我特別感激海外學人中心對我們的關懷和照顧。一是在小孩的出入境方面,我的兩個孩子都是美國國籍,一開始海外學人中心就積極地同出入境管理局協調,幫助他們獲得多次往返的簽證,這樣我們就不用每3個月帶他們出境一次再入境;再就是海外學人中心現在幫我的孩子辦了中國的綠卡,解決了我們生活上一個非常大的難題,為孩子在國內的生活和學習提供了條件,F在孩子都在國內上學。這些好處都是實實在在的。”
打造“人才之都”建設世界城市
除了受到政策、資金支持和生活優待之外,國內良好的政治環境、經濟形勢、硬件設施和人才隊伍等方面,也是海外*人才回國創業的*。
對于北京的創業環境,梅海博士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告訴記者:“從創業環境講,對我們吸引力*大的應該是北京。北京現在已經樹立了一個品牌,它創造了很多奇跡,比方說新浪、百度這些企業都是在中關村這樣大的環境和背景下成長為國際性品牌。這實際上也反映了一個模式,就是在好的環境下可以長出參天大樹,因為它有自己的根基。另一方面,我覺得北京和國內其他城市相比,它的不同在于,我們可以在政治、經濟、科技等方面跟國家*高層進行交流,能夠將自己的成果和問題向他們匯報和互動。這樣國家政策方面的信息反饋也快。這種互動在北京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
對此,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國家應該具有前瞻性,看準了跟國民經濟息息相關的產業,即使有風險,也應給予支持!
現階段,在高新技術產業所占比重、技術含量以及在國際影響力方面,跟國外先進城市相比,我們國家還有相當大差距。北京義翹神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謝良志表示,“北京要成為一個世界城市,首先還是要有高端的人才、高端的產業。現在,國家的‘千人計劃’和北京的‘海聚工程’及其出臺的一些政策,都在朝這個方向努力,我覺得這個方向是非常正確的!
而回國后的馬寧寧也開心地告訴記者,“回國以后*大*好的感覺是,我們國家有很多*的年輕人,他們充滿了求知欲,對工作有很高熱情。我覺得非常欣慰,跟在國外相比,我可以影響更多的人,能夠幫助、培養更多有求知欲
本站部分內容屬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聲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