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加薪潮”將帶動中國經濟二次騰飛
2010年8月30日來源:環球時報
國外媒體分析稱,當實際工資與實際勞動生產率同步增長時,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幅度會被勞動力的更高產出完全消化,因而勞動力成本和利潤占總產出比例保持不變。名義工資的增長率應相當于實際勞動生產率的增幅加上通脹率,只要勞動生產率與工資同步增長或略高于工資上漲,工資上漲就不會生成通脹或擠壓利潤空間。
根據日本的經驗,"劉易斯拐點"(即勞動力過剩向短缺的轉折點)與工資水平上漲后,日本制造業的勞動生產率得到了普遍提高,上世紀70年代制造業的勞動生產率平均增速達到了10%。并且還出現了制造業內部的結構轉型,低端制造業面臨向高端制造業的轉型。
例如,1970年至2000年的30年內,日本紡織業增加值所占制造業增加值比例由5.5%下降到1.3%。相反,隨著新技術的應用,高端制造業得到迅速發展,同期電氣機械業增加值所占制造業增加值由11%上升到16%,金屬制品、通用設備、電子設備等占比持續提高,順利實現了產業的升級與轉型。
因此,工資上漲與勞動效率之間"剪刀差"的縮小不但不會造成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反而會形成新的促動力,使中國在面臨"劉易斯拐點"與*次人口紅利逐步消失的同時,由于工資水平上升、人力資本積累以及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經濟發展的成果通過促進人力資本形成轉化為經濟可持續的增長、共享式的增長。
本站部分內容屬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聲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