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國薪酬白皮書》首次發布企業員工離職率
2010年6月30日來源:今日早報
你的職場心情,多半取決于你的"薪情"。隨著金融危機的陰影漸漸遠去,很多行業重新迎來了危機后的晴天,作為企業主體的員工也相繼加了薪水。昨日,浙江大學管理學院MBA教育中心、浙江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主辦的"2010中國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論壇(杭州)"上,國內知名人力資源專家和企業家、浙江MBA的學員們展開了一場頭腦風暴。
由正略鈞策管理咨詢發布的《2010中國薪酬白皮書》顯示,2010年一線城市大學畢業生起薪水平皆呈上升趨勢:專科生1644元/月,本科生2116元/月,碩士生3393元/月,博士生5399元/月。而位于二線城市的杭州,大學畢業生起薪情況也好于去年:本科生1990元/月,碩士生3508元/月,漲幅為6%左右。
找工作時想想 20年后的同學會
經歷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全面薪資下調和2009年持幣待聘的"用工荒",2010年的中國人力資源市場,正進入由被動應對到主動變革的全新時代。本次論壇的主題是"變贏未來"。昨天與會的很多人力資源主管聊起天來,都覺得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半年過去了。而這期間,*人才跳槽、民工荒、員工非正常死亡、企業轉型升級,各種各樣的情況都考驗著企業人力資源"管家"的情商和智商。
劇烈動蕩之后的大環境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需要怎樣的戰略視野?中國人力資源市場如何度過用工危機?不成熟的人才梯隊建設是否成為企業發展障礙?國家調控政策能否推動中國企業績效體系轉型?在需求增長而人才缺失的背景下,如何應對勢如破竹的薪資上調?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導,浙江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副所長王端旭提醒大家,對人才的依賴不等于對特定個人的依賴。因為人不是螺絲釘,他是會走的。企業HR(人力資源)總監的職責是讓員工上班時間全心全意地做企業期望的事,把人的潛力*大程度地發揮。
與其他學者不同,王教授的授課語言很直白:以前的人沒有職業生涯的概念,到一個單位每天過日子。但現在不一樣了,大學畢業后的你,找工作的時候,可以設想下20年后的同學會。
企業被稱作"黃埔軍校"是喜是憂
論壇上,很多企業主都有個成長的苦惱:我好不容易培養的人才,飛了。幾年下來,我這里成黃埔軍校了。這到底是好事情還是反面案例?
王教授說,從整個社會角度去看,這個肯定是好事。但從企業來講,你就需要反思。當初招人的時候,你是不是就想好了,這個人我不喜歡的,培養3年就放了他。只有浙大MBA是這么想,也是這么做的。(臺下會心大笑)
人力資源管理有很多誤區,比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是不是好士兵?"
現實生活中將軍有幾個?而且將軍和士兵的素質是不一樣的。你想當將軍,你具備軍官的潛質么?王教授大聲說,企業設計的職業生涯一定要多通道,不能人人都當官。
說到這兒,坤和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辦公室主任、人力資源部經理何迎春特別有感觸。曾經有段時間,企業里"要想高薪就去當官",只此華山一條路。當時還在浙大讀MBA的他向老板建議,內部形成好的機制,分渠道提供上升空間,因為有的技術人員、銷售人員不一定適合管理崗位。
危機后企業偏愛用專科生
大學畢業生的起薪水平如何?根據白皮書,專科生的月薪在1100元到1500元的區間。這反映了企業的低成本原則。而博士生的月薪行情則在5000-8000元的區間,反映了企業對核心人才的渴望。
從地區看,四個一線城市(上海、廣州、北京和深圳)中上海的本科畢業生起薪*高:本科生月薪2679元,碩士生3966元。處于二線城市的杭州"薪情"也較高:本科生1990元/月,碩士生3508元/月。
危機后更多的企業喜歡用專科生,讓他們去基層,從基層做起,從中選拔人才。而杭州的企業偏愛碩士生。
民工荒今后會持續存在
本次"2010中國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論壇(杭州)"上,由國內知名咨詢公司正略鈞策發布的《2010中國薪酬白皮書》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正略鈞策合伙人、人力資源管理專家宋克春給大家做了演示:GDP對薪酬有著明顯的拉動作用。而隨著經濟回暖,曾經的工資"被增長"不再,多個行業的員工都享受到了真正的加薪。薪酬的漲幅跑贏了CPI.
從行業看,制造業總薪酬從2008年的4.7萬元增長到2009年的5.1萬元。制造業的低端漲薪幅度*小,因為本身日子存活艱難;而像汽車制造、風機發電等高端的制造業,由于產品具有核心競爭力,漲薪幅度*大。
2009年業績*好的三個行業分別是醫藥、房地產和消費品,而2010年加薪*高的前三甲是醫藥、能源化工和消費品。房地產落到了倒數第三。
劉易斯拐點在2008年已經出現。所謂的劉易斯拐點,就是指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市無償供給。這也意味著,民工荒今后是會持續存在的。所以企業,特別是制造型企業要想想怎么提高效率,少用些人。
根據正略鈞策的研判,人口紅利拐點將在2017年到來。屆時,18-55歲人口的數量在7.9億人左右。
*發布企業員工離職率
本次"2010中國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論壇(杭州)"上,《2010中國薪酬白皮書》還首度發布了員工離職率。正略鈞策商業數據中心經理于立文自信地說,這個數據你去百度搜不到,去谷歌也找不著,因為它是*發布。
根據50多萬人次的樣本調查顯示,中國企業員工的總離職率8.55%,自愿離職率6.12%,非自愿離職率為2.43%,試用期離職率2.55%,正式員工離職率6%。
據悉,這個調查的采集時間為2009年的3月到2010年的2月,正好歷經危機后企業回暖的時刻。離職率*高的數制造業,23.4%,金融行業的離職率*低。
離職率對個人意味著什么?于老師告訴大家,從非自愿離職率可以看出這一行的壓力,如果你的承壓能力強,可以選擇傳媒、消費品、零售批發行業;反之,如果你不能承受壓力,那就去選擇能源化工、金融、醫藥這些行業。
本站部分內容屬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聲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