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用工缺口12萬 用工需求激增和工資漲幅低是主因
2010年3月5日來源:今日早報
在衢州龍游縣的邊遠山村,往年滿懷打工美好愿景的年輕人如今卻有些彷徨。他們渴望去大城市見見世面,但又卻步于大城市生活的高成本。大公村和官潭村的樣本反映了目前許多農民工的普遍心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沿海地區的"用工荒"。
那么,杭州市的招用工情況怎么樣?記者調查后發現,杭州主城區、蕭山區、余杭區和臨安、富陽、建德、桐廬、淳安5縣(市),用工缺口就已經達到近12萬個,其中蕭山的用工缺口,比去年增加了約30%。
杭州企業,集體"喊渴"。
[數字]
大杭州用工缺口達12萬
杭州主城區:
目前,杭海路的杭州勞動力資源市場里,缺工的崗位有4.3萬個左右。其中只有約3600個崗位有人應聘,絕大多數崗位無人問津。缺工企業有很多是服務性行業,如保安、銷售員、營業員、廚師等。也有技術工種,如水電工、電焊工、汽車機電工等。有的技術性崗位試用期月薪就有3000元,無工作經驗也可。
蕭山區:
從2月20日到23日,到蕭山區外來勞動力市場登記招工的企業有1449家,提供崗位23144個,其中技術工種崗位有9117個。不過求職者只有2500人,登記求職人數更是只有458人。
目前,紡織、縫紉工崗位缺口有約1.5萬個,機械加工崗位的缺口約5000個,餐飲服務崗位缺口3000-4000個,用工的缺口比去年同期增加約30%。
余杭區:
從2月19日到2月21日,外來勞動力市場里的招聘企業有134家,崗位3816個。但來求職登記只有143人,*后成功才5人。2月22日的招聘會,130家企業推出7300個崗位,達成初步就業意向有1500人。
余杭的輕紡行業、服裝行業,金屬加工行業比較多,光縫紉工的缺口就超過1萬個,車工、銑工等技術工種,缺口在3500人左右。
建德:
2月26日,春節后*場大型招聘會上,70家企業提供了3000個崗位,有1600人進場應聘,400多人達成初步就業意向。
淳安:
2月22日,春節后*大一場招聘會,200多家企業提供了2.1萬個崗位,有1.1萬人進行了求職登記,達成初步就業意向的是6702人。其中,工業企業崗位6500個,1718人達成就業意向。
臨安:
2月22日到2月25日,外來勞動力市場里一共有8000多個招聘崗位,但每天只有200人左右進場,空崗達到7400個。
富陽:
今年頭兩個月,外來勞動力市場推出的崗位數在8500個左右,應聘的只有五六百人,*缺普工和電子裝配工。
桐廬:
2月23日的大型招聘會,100多家企業推出6000多個崗位,來了3000人,初步達成就業意向只有800多人。目前缺工超過1萬人,以服裝、針織和技術工為主。
[現象]
杭州企業頻出新招瘋狂招工
介紹一個新員工
*高獎700元
位于余杭的同得仕(杭州)時裝有限公司*近很忙,也有些焦慮。服裝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眼下經濟整體復蘇,老百姓的手頭寬裕了,服飾消費漸漲,可公司現在的缺工人數有300到400人,
"我們的崗位條件其實很簡單,身體健康,年齡在20歲以上,有相關工作經驗1年以上。只要肯來,我們都歡迎。"同得仕一位姓楊的責任人說。
為了能招到更多的人,公司采用了推薦新員工有獎制度,只要介紹一個新員工,推薦人就可以拿到300-700元不等的獎勵。如被推薦到該公司的新員工先通過培訓,之后進行技術等級考核,考核等級為A的員工,推薦人就有700元的獎勵;考核等級為B的員工,推薦人有500元獎勵;考核等級為C的員工,推薦人有300元獎勵。
接世博會訂單
再來1000人也不嫌多
蕭山的浙江藍天鶴舞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的服裝企業,*近接到了一個上海世博會的服飾訂單,可就是苦于公司的一線工人實在太少。
"現在,我們有兩個服裝廠在做,缺工近百人。"公司人力資源負責人吳麗瑩說,春季前,公司已經交付了4000多套世博會服裝,3月份,還要交一批2萬套左右的訂單。
"如果人手不夠,其他訂單可以先放放,世博會的衣服一定要如期趕出來。"吳麗瑩說,企業現在已有2000多名員工,再來1000個員工,也消化得了。"
業務翻倍
省內省外到處招人
蕭山的杭州百超精密機械有限公司,主要為外貿企業提供機械設備零部件。隨著經濟的復蘇,今年公司的訂單比去年翻了一番。面對如此大好形勢,公司負責人卻顯得很為難,公司*近普通技術工人缺近百人,管理技術方面的人缺二三十人。
公司負責人說,現在公司*想招的員工,是要有工作經驗,而且*好是從事機械設備方面的工作,學歷已經放低到了大專以上。
現在,公司不僅在蕭山的勞動力市場廣發招聘啟事,也去杭州市區的人力資源市場招人,2月22日,公司又遠赴淳安去招人。
[根源]
為何用工缺口越來越大
經濟形勢好了用工需求增加
"去年春節后,蕭山區外來勞動力市場的有效崗位是1.7萬個,今年是2.3萬個,崗位要比去年同期增加30%。"蕭山區就業管理處市場管理科科長孫立洪說,2008年、2009年,很多企業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后,已經開始慢慢復蘇了,用工需求急劇增加,勢必會導致用工缺口增大。
"去年*困難的時候,有的節能燈企業500個員工裁掉了300人。安徽、四川、河南、重慶、云南、貴州的員工不得不回老家。現在,企業生產恢復了,想把他們叫回來,但他們很多都已經找到工作,不肯再來了。"臨安市就業管理處副主任曹挺說。
工資漲幅不及生活成本漲幅
"說實話,和去年相比,勞動力市場的工資漲幅不大。同樣的崗位平均比去年只增加100-200元。雖然有的縫紉工月薪2500-2800元,但平均到小時工資也是不高的。"余杭區就業管理處的沈衛國科長說,相比而言,現在物價上漲較快,特別是日用消費品。現在,西部大開發如火如荼,當地務工者更不會來杭找工作了。即便是當地月薪1000元不到,如果余杭區這邊是1500元,西部內地的務工者根本就不會來,因為這里生活成本太高。
"從臨安的狀況看,月薪2000元的話,除去生活必需成本,能剩下1000元已經不錯了。"曹挺說。
畢業生專業不對企業胃口
"招工難,其實還是一種結構性的稀缺。"孫立洪說,拿蕭山區來說。蕭山主要以二產為主,70%-80%的制造企業,需要技術類員工。而本地新增的勞動力中,有80%左右是大學生,但這些大學畢業生中學法律、企業管理等專業的比較多,屬于白領級別,而不是企業所需要的藍領。
"本地的勞動力不夠用,企業只好引進大量的外來勞動力作補充,這就大大增加了招工的困難程度。"孫立洪說。
[應對]
企業必須積極謀變
對于目前的缺工狀況,杭州市就業管理服務局人力資源市場管理處處長向明華說,現在的務工人員不像以前了,工作挑人,人也要挑工作了。而且剛剛過完年,很多人都還在調整狀態,不急著找工作,等元宵節后,這個情況就會有所改變。"
"按理說,金融危機剛過,企業本身還沒有完全復蘇,勞動力會供大于求,但結構性矛盾是導致招工難的*大原因,供求平衡需要一個過程。"向明華認為,企業的發展要適應群體的變化,現在社會群體以80后、90后為主,尤其是年輕的85后、90后,他們的工作觀念和上世紀60、70年代的人有著很大的差別,他們更在乎更好的社會保障、薪酬福利,以及發展空間。
本站部分內容屬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聲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