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就業市場技術性人才緊缺 "身價"猛漲
2009年11月26日來源:每日新報
劉晶玉是勁量(中國)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該公司位于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近段時間令她*頭疼的一件事就是企業內一個某個項目的工程師崗位已經空余五個多月,盡管她每天都會收到近百份應聘資料,但是能夠找到真正滿足崗位需要的卻猶如大海撈針。
技術人才"身價"猛漲
其實,對于天津開發區企業的人力資源經理而言,幾乎都在面臨著劉晶玉的難題。在金融危機開始復蘇之時,企業的生產訂單慢慢增加,勞動用工需求不斷攀升,人力資源的頭等大事是解決用工荒。如今,當操作工的市場缺口稍稍穩定之后,他們的當務之急是如何給相關技術崗位找到合格的工程師。
根據開發區人才服務中心對區內11個行業、1115家企業人力資源需求情況的調查顯示,在79家有用工需求的企業中,對技術類工人的需求排在操作工之后,位列第二位,涉及通訊電子、裝備制造、汽車制造、食品飲料等行業,而以往比較看好的服務類和高學歷人才則分別排在第三、四位。
在開發區工作的張嶺*近非常忙,無論是他的個人郵箱還是兩部手機,經常會收到企業人力資源經理或者獵頭們的"邀請",核心內容就是挖他跳槽,開出的薪酬一般都高出現在的兩倍甚至更多。如此高的"身價"來自于他的高超技能--用叉車在4分鐘之內將地上的啤酒瓶掛在兩米高的線上,他曾獲得全國技術能手和全國勞動榜樣等稱號,是天津青年技術性人才的代表。他告訴記者,自從得到這些榮譽之后,通過各種渠道挖他跳槽的人多了起來,有天津的、也有外地的企業。據介紹,經常和他一起參加技能競賽的那些技術能手們也同樣受到獵頭們的關注。
劉晶玉告訴記者,技術性人才緊缺其實是一個老問題,只不過隨著年底人才流動過于頻繁而更加明顯。企業為了能挖到"能人"競相抬高薪酬,更大地刺激了人才的流動。泰達人才中心檔案管理窗口的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進入11月以來,人才轉檔的數量明顯增多,其中技術型人才占相當大的比例,有的是區內流動,有的則轉到其它地區。盡管開發區多數企業都有"一年13薪或14薪"的薪資制度,但是,和跳到另外一個單位給出的更高薪金相比,一兩個月的工資已沒有了吸引力。 據了解,根據企業效益和崗位不同,一般情況下一個工程師的月薪在4000元-7000元。泰達人才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據已經辦理離職手續的人員透露,如果新單位給出的工資標準與先前相比每月相差千元以內,他們是不會考慮跳槽的。劉晶玉也曾向記者表示,目前她所在企業工程師的月薪也是根據經驗和崗位重要性定在4500元-6500元,有2000元的差別。如果能夠找到十分出色的工程師,企業肯定還會為其增加薪資。據了解,目前中檔技術人才跳槽后的薪資調整提高幅度在15%以上,*技術人才則為40%-50%。
"解渴"需建長效機制
"現在真是兩難,社會是求職的人多,但真正有經驗、有技能的少之又少;特別是有3-5年經驗的機械類、設備維修工程師、QA工程師等技術崗位更是急需人才。"劉晶玉表示,招個經理百里挑一,招個工程師卻大海撈針。有的時候,企業為了不空崗不得不降低標準。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工程師是企業招聘壓力*大的崗位,有的企業在降低用人標準后,還不惜重金繼續培養,以期能夠更快地滿足崗位需求。
來自天津開發區管委會的消息也讓人們看到了政府管理部門為應對技術型人才緊缺而采取的種種舉措。例如從上月開始啟動的"泰達人才招聘工程",開發區50余家企業組成強大的招聘團隊面向全國招聘人才。2000余個專業技術職位以及多項納才優惠舉措,將為廣大應屆畢業生提供更多在濱海新區發展的機會,同時也將為這個些企業儲備更多的技術型人才。
按照計劃,企業招聘團從10月15日開始相繼到長春、哈爾濱、西安、成都以及京津地區高校,為摩托羅拉、一汽豐田、天津航天長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東方風電科技、飛思卡爾、奧的斯、維斯塔斯、長城汽車等50多家大型跨國企業和國有企業招聘技術型人才。
天津工程師范學院是培養*技術性人才的學校,記者日前在招聘現場看到,開發區32家企業組成了強大的招聘陣容,現場收到學生投放的簡歷近千份。開發區人才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解決技術性人才緊缺需要建立長效機制,要從源頭做好儲備。
.
本站部分內容屬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聲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