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通推“江海英才”計劃 積極引進海外人才
2009年9月24日來源:人民網
江蘇省南通市搶抓長三角一體化和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雙重機遇,充分發揮人才在科學發展中的*資源作用,近日,該市出臺了“江海英才”計劃,明確從2009年起,市人才工作專項資金由2000萬元增加至5000萬元,并隨財政支出逐年增長,用5年左右的時間,實施“三大工程”:一是“百千萬人才引進工程”,即引進100名市外特別是海外高層次創業領軍人才、1000名工程技術關鍵人才、10000名緊缺專業人才;二是“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即培養100名能駕馭國際化大型企業集團的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1000名高層次緊缺專業技術人才、10000名以上高技能人才;三是“人才支持體系建設工程”,即打造200家省級以上各類創新創業載體,努力使南通成為長三角北翼人才*之地。
一是招才引智指向明確。重點圍繞該市優先發展的先進裝備制造、船舶修造、精細化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產業,引進具有現代管理理念和較強創新創業能力,取得良好經營業績的各類高層次創業領軍人才;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從事研發工作或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實施創新成果轉化的各類工程技術關鍵人才;技術精尖、技能嫻熟的高技能人才。
二是人才資助力度加大。對引進到市區工作的高層次人才和緊缺專業人才,都可按不同類型和層次分別給予50-500萬元的項目經費資助、20-150萬元的一次性安家補助和3年內每月1000-5000元的生活津貼,并給予投融資、科技項目資金匹配、創業場所和生活住所等方面的支持;對特殊*人才,還可以采取一人一議的引才政策。
三是引才政策靈活務實。引進該市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專業技術和經營管理人才,可不受學歷、職稱、身份等限制。鼓勵“關系不轉、戶口不遷、來去自由”的人才柔性流動,對為市區企業服務,合作開展科技攻關并取得顯著經濟效益的*人才,可參照引進人才給予相應待遇。同時,鼓勵社會人才中介服務組織參與人才引進,對成功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中介機構將實行獎勵。
四是培養機制注重創新。在繼續大力實施“226”等人才培養工程的同時,強調人才培養要與產學研項目對接。江海英才計劃提出,市重大科技項目負責人中,45歲以下青年科研人員所占比例不低于60%;人才自主創新項目產業化,符合南通市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立項條件的,按投資額給予100-500萬元的科技項目經費資助。對*人才讀研深造、赴外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將給予資助。同時,對企業舉辦學術交流活動、培養高技能人才將給予獎勵。
五是人才載體建設突出。進一步加大對科技企業孵化器、研發機構、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建設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在市級科技計劃中設立南通市科技領軍人才創業項目計劃,給予100~500萬元的科技項目資助。對市區各區、各企業投資建設的市級以上孵化器,市級財政補貼100~200萬元;對*、省級和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分別按200萬元、50萬元、20萬元的標準給予匹配資助;對*、省級留學生創業園和各類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含產業人才小高地)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的資金扶持;新批準設立的市區企業院士工作站和*、省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別給予50萬元、50萬元、20萬元的建站資助。
六是人才環境更加優化。計劃明確提出對特殊人才要實行特殊保障服務,建立完善專家休養考察、醫療保障制度,提供家屬就業、子女入學等方面的便利,加快人才公寓建設,為各類人才提供更多的租賃房、周轉房,切實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計劃同時明確了高層次人才收入分配機制,規定引進人才持有的專有技術、無形資產等非貨幣財產可作價入股;企業因引進人才實現稅收增長50%以上的,3年內對引進人才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給予全額獎勵。
本站部分內容屬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聲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