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是指依托互聯網平臺就業的人員,主要包括網約配送員、網約車駕駛員、互聯網營銷師等,他們已成為我國職工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第九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全國職工總數有4.02億人左右,其中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數量達8400萬人,占職工總數的21%,多數是35歲以下的年輕勞動者。新就業形態為越來越多勞動者提供了就業新選擇和職業新賽道,在保就業、穩就業、擴就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就業形態涉及餐飲、快遞、物流、衛生、教育、零售等許多行業,豐富的就業崗位促進了各類人才供給的互聯互通,促進了勞動力的線上流動和產業鏈的深化合作,成為增加勞動者收入的重要渠道。在某些領域,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平均月收入高于傳統靈活就業勞動者的平均月收入,其中依托平臺自主經營勞動者的平均小時收入高于單位勞動者的平均小時收入。新就業形態還為低收入人群、就業困難人員、農村轉移勞動力等群體增加了就業機會。
不同于傳統就業方式,新就業形態具有勞動關系靈活、工作內容多樣、工作方式彈性、創業機會互聯等顯著特點。在我國已進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階段的背景下,新就業形態正在對傳統職業和崗位進行重塑,擴大了就業資源的配置范圍,打破了就業的時空限制,開辟了就業市場新空間,改變了傳統就業理念和就業方式,就業總量、結構、類型等方面出現重大變化。特別是在新就業形態下,勞動者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極大提升,成為激發社會創新創業創造的重要動力。很多小微企業抓住“互聯網+”機遇,實現了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越來越多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時間和社會資源,以自雇身份參與平臺發包工作,找到自我實現的新途徑,實現了人生夢想和自身價值。
近年來,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網絡主播等新就業崗位迅速增長。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親切看望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稱贊他們是“勤勞的小蜜蜂”,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當前,新就業形態已成為覆蓋經濟社會各領域、關系國計民生各方面、影響億萬百姓工作生活的重要就業方式。
詳見: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辦公室文章《發展新就業形態須強化法治保障》
鏈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2942371389735692&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