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寶媽注意了又有一筆生育資金可以申請啦!
9月2日,上海市科妍回歸計劃(試點)啟動,符合條件的女性科技人才可以獲得5萬元的資金支持。
目前該計劃處在試點階段,2025年度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在滬單位試點開展,未來將進一步擴大輻射范圍,支持因生育暫別崗位的女性科技人才重返科研賽道。
每人5萬元資助
未來范圍將擴大
該計劃目前已經開啟申請,經審查、遴選、評議和審定后,名單將公布。
首批資金共100萬元,將會有20位*產后科技女性獲得資助,每人可獲得5萬元資助。其中2萬元用于個人補貼,一次性發放給支持對象;3萬元用于支持科研,經費采用包干制。
除了資金支持,該計劃還將支持對象納入女性科技人才庫,持續跟蹤關心,通過加大宣傳、舉薦評優、參加培訓研討等方式予以進一步支持。
申報該計劃,需要符合的條件有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系統在滬單位的在職在崗女性科研人員、年齡40周歲以下、生育結束后2年內(即2023年9月1日及之后生育)、具有博士學位和副*專業技術職務。
市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銘介紹,“未來我們也將在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輻射范圍。”市婦聯也將積極發揮“聯”字優勢,凝聚社會合力,集成政策、資金、服務資源,為女性創造更友好的發展生態。
生育對女性科技人才
職業發展影響較大
上海市女科協介紹,截至2023年,我國女性科技工作者約4000萬人,占比45.8%,是名副其實的“半邊天”;截至2024年,上海從事科技活動人員中女性占比43.96%,其中女性研發人員比例居全國前列。然而,在我國科技領域*職位和領軍人才中,女性占比較低。究其原因,一個重要因素是孕哺期的科研暫緩會使女性在資源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成為其科研生涯的潛在轉折點。
去年一項面向上海已生育科研女性開展的調查顯示:46%的受訪者認為,生育對女性科技人才職業發展的影響較大,部分女性在生育后選擇放棄科研一線工作,僅12%的受訪者認為生育對科研工作沒有影響。
針對生育影響科研事業這個痛點,去年1月,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研究員朱美萍在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提交了《關于設立女性科研回歸基金,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的建議》。“讓我沒有想到的是,相關部門在采納這一建議的過程中,像孕育新生命一樣歷經艱辛,*終孕育出科妍回歸計劃。我感動于她們的努力,感恩于她們的執著。”朱美萍動情地說。
“科妍回歸計劃是彰顯國家戰略的上海擔當。”上海市科技工作黨委副書記王宇表示,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上海有責任也有條件在優化女性科技人才發展生態方面率先突破。這項計劃不僅是落實國家創新戰略和人才戰略的創新探索,也是對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的積極響應。
鏈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2310624472090099&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