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四穩”工作之一,近期從中央到地方持續發力,進一步落實穩就業政策,以期釋放穩崗擴崗效力。
受訪專家表示,中央出臺的一系列財政、貨幣和產業政策緊緊圍繞“就業優先”的目標展開,從實際效果來看,在促進穩就業方面起到了基礎性、關鍵性的作用。隨著配套政策落地,政策效能將進一步顯現,未來就業形勢有望總體保持穩定。
就業增量政策加速出臺落實
今年以來,我國穩就業政策體系持續完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崔鵬程介紹,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主要聚焦支持企業發展,政策助力穩崗擴崗;聚焦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進一步加大就業支持保障力度;聚焦勞動者能力提升,增強職業技能培訓針對性實效性;聚焦人力資源供需對接,提升就業公共服務水平。
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9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8%。
“國家用真金白銀來支持就業,包括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力度、擴大社會保險補貼范圍等舉措,減輕了企業負擔,有效促進企業穩定就業崗位、吸納就業,切實起到了穩就業的效果。”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孝松表示。
以失業保險為例,今年上半年,降費率為企業減少用工成本超過900億元,向參保企業發放穩崗資金62億元,支持培訓等促就業支出113億元。
就業增量政策加速出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7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大穩就業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從7個方面提出19項政策舉措,明確提高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比例、階段性緩繳社保費、強化技能培訓等政策,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挖掘培育就業增量,抓好重點領域崗位挖潛擴容方案實施,會同相關部門培育壯大數字經濟、綠色經濟、銀發經濟、夜間經濟等就業增長點。支持穩定就業存量,落實落細就業補貼、稅費優惠、擔保貸款等政策,推廣一鍵申領、直補快辦。
就業形勢有望進一步好轉
7月以來,多地加快落實落細穩就業舉措。比如,北京制定出臺《關于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實施意見》,*以市委、市政府文件的形式,對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進行全面部署、重點謀劃,并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貴州省14部門制定出臺《進一步穩定和擴大就業若干措施》,其中明確,2025年底前釋放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及以工代賑崗位超40萬個,統籌資金開發臨時公益性崗位安置脫貧勞動力等困難群體;吉林則將擴大城鎮新增就業作為政策重點,全省計劃在重點產業、新質生產力、消費新熱點等領域開發崗位18萬個以上,通過“96885吉人在線”平臺發布,并針對2101個5000萬元以上重大項目建立缺工快速響應機制。
展望未來就業形勢,專家普遍認為,隨著經濟持續恢復和政策效能釋放,未來就業形勢有望進一步好轉。
在王孝松看來,中國經濟穩中向好,對就業有堅強的支撐作用,特別是服務業發展勢頭較好,文旅消費帶動了相關行業的用工需求;裝備制造業發展狀況良好,能吸納更多高技術人才。此外,宏觀政策持續發力,設備更新投資和穩外貿措施的出臺,都將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緩解就業壓力。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李長安建議,要注重“投資于人”,不斷加大對教育培訓的支持力度。在他看來,要解決結構性的就業問題,緩解青年“就業難”,開展職業技能教育必不可少,對于未來進一步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具有重要意義。
鏈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2113420887710902&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