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界-解碼LP獲悉,近日,蘇州人才壹號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正式成立,出資額25.01億元。
新基金目標明確——人才,助力高層次人才為產業集群建設和地方經濟發展添力。今年,蘇州定下3年時間新增各類人才100萬人的目標,如今蘇州國資拿出真金白銀,搶人步伐愈發快了。
這樣一幕,正是全國各地搶人才、拼產業的一縷縮影。
蘇州搶人,成立一支新基金
出資人浮現
時間回到今年3月,在2025蘇州蘇商大會上,“百萬人才新增計劃”“百校千企聯盟”“百億人才基金”實施方案發布,向全球英才發出邀請。
當中,“百億人才基金”即通過設立百億人才基金,構建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體系,重點支持蘇州市“1030”產業賽道的人才項目。一是投領軍人才,重點支持*、省級及市級人才和團隊;二是投賽事選手,重點支持在國際創客大賽、全球科技雙創大賽、青年精英大賽等“贏在蘇州”系列賽事集群中脫穎而出的優質人才項目;三是投初創企業;四是投硬科技。以真金白銀吸引人才集聚。
6月初,蘇州人才壹號基金完成意向合作簽約,將助力高層次人才為產業集群建設和地方經濟發展添力。
近日企查查顯示,蘇州人才壹號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成立,出資額25.01億元人民幣,經營范圍為股權投資、創業投資。經股權穿透,該企業由蘇州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蘇創投集團)、蘇州創元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創元集團)、蘇州資產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蘇州國有資本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蘇州國投)、蘇州天使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蘇州天使母基金)共同出資。
其中,蘇州天使母基金擔任私募基金管理人。作為蘇創投集團“投早投小投科技”的戰略支點,蘇州天使母基金聚焦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高端裝備制造等前沿領域,目前蘇州天使母基金參股設立子基金超60只,子基金規模超150億元,子基金投資企業超700家。
其余出資方也均為蘇州國資單位——蘇創投集團肩負國資創投使命,管理規模達2600億元;創元集團是蘇州市屬國企中*的制造業企業,連續18年入選中國制造業500強;蘇州資產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背后大股東包括蘇州市財政局和蘇州本土券商東吳證券;蘇州國投由蘇州市國資委100%持股。
人才聚集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地區的創新水平。本次成立新基金,也是蘇州爭搶人才的*新舉措。在此之前,為切實回應青年人才關切,蘇州市委人才辦多次召開青年人才座談會,就青年人才*需要的支持舉措開展集中研討,在青年人才*關心的地方提供保障。
比如,依托雄厚的產業基礎優勢,蘇州將每年面向青年人才推出優質就業崗位30萬個以上,開發高質量實習崗位3萬個以上;當應屆本科以上畢業生來蘇州求職面試時,能夠領取*高2000元的交通補貼,以及*長14天免費住宿;針對人工智能等領域急需緊缺人才,則能拿到*高10萬元一次性生活補貼……力爭用3年時間新增各類人才100萬人。
新一輪城市產業戰
搶人是*步
某種程度上,當下城市之間產業競爭,拼的是人才。
對于大部分青年創業者而言,初創期*大的挑戰莫過于“錢從哪里來”。于是我們看到,香港高才創業投資基金也于近日正式啟動,基金首期募集規模達10億港元,旨在以香港為支點,聚焦科技、醫療、消費等前沿領域,扶持創新人才與*項目,為香港匯聚全球*的科創人才和初創企業。
無獨有偶,前不久張家港人才一號二期創投合伙企業成立,宿遷市也登記成立人才科創基金,出資額2億。放眼望去,北京、杭州、嘉興、長沙等地均已發布相關人才基金,聚焦高層次人才。
人才的走向往往決定著地方企業的集聚程度。各地成立基金的重心,也從挖掘高科技企業到如今越發重視人才。時至今日,產業迭代所產生的人才需求開始向著更高維度轉變,高精尖人才的力量有時甚至起著決定性作用。
一個例子是,在武漢光谷的“院士產業合伙人”計劃里,中科院院士張清杰團隊入駐后,帶動了超20家上下游企業聚集,形成第三代半導體材料集群。武漢光谷人才局提到,“每引進一名*人才,平均可撬動5億元產業投資。”
不只要搶到人才,更要留住人才。當產業招商浪潮席卷全國,許多城市耐心培育多年的企業,卻在終于看到成果時被外地“截胡”,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可以看到的是,包括*近的蘇州、香港,或者更早的北京、深圳,各地搶人政策雖然都不乏成立基金支持青年人才創業;但更為重要的是,配套的政策措施也包括生活、住房等更為基礎且被關心的問題。畢竟,只有人才愿意長久地留下來,才能轉化為真正的產業實力。
新一輪城市洗牌,就在這里發生。
鏈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1049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