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財政持續加大對科技創新支持力度。財政部*新數據顯示,1至4月,全國科學技術支出2953億元,同比增長3.9%。
各地優化財政支持機制,為科技創新增添新動能。
山東:財政持續加碼為科技創新增添新動能
在山東大學這間實驗室里,科研團隊正在對新一代大容量動力電池測試儀器進行調試。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前,我國新型儲能電池、新能源汽車電池等市場需求大、技術更新快,而電池的研發迭代需要經過嚴格測試,其中,測試的效率是影響電池升級換代的關鍵因素。
山東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張承慧:一般的電池迭代升級都需要一年多的時間,但是光是循環壽命的測試就得花10個月,這臺設備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方式,采樣40天的數據就能測電池的循環壽命。這樣保證了電池的升級換代速度,保持電池技術的*性。
張承慧告訴記者,這項技術的突破,不僅將動力電池的測試效率提升了6到8倍,還能夠滿足當前電池高壓、大容量的測試需求。目前,首批樣機已經通過測試。近期已經有不少電池廠商上門尋求合作,實現科研成果轉化。
山東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張承慧:很早就有這種想法來研發動力電池測試儀,但投資高、風險高,后來得到了國家和山東省財政資金支持,使得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有機會來干這個事情。
財政資金的精準滴灌,讓更多基礎創新生根發芽。山東持續加大對目標導向類基礎研究的財政支持力度,布局實施新能源電池、人形機器人等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單項支持額度達到160萬元。近期又出臺新舉措,今年將投入10億元左右省級財政資金,推出“算力券、模型券”等關鍵要素獎補機制,支持人工智能全產業鏈發展。
國家超算濟南中心副主任郭瑩:算力券、創新券,還有一些模型券,通過這些券我們可以幫助企業能夠快速獲得算力、數據,包括一些基座的技術支撐。
在國家超算濟南中心,記者看到工程師們正在同時對多個人工智能大模型進行訓練。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各行各業對大模型訓練的需求激增,大量企業和科研機構排隊上門尋求合作。財政的支持不僅為這些項目提供了“起步資金”,更形成了從“算得出”到“用得好”的良性循環,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
國家超算濟南中心副主任郭瑩:不到半年的時間,我們已經實現了128個大模型的注冊和落地。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促進了很多企業在這里進行了模型的生產、設計、訓練、應用,*后能夠促成企業直接落地到濟南。
山東:財政資金引導“投早投小”賦能科技創新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山東還創新“財政+金融”模式,聚焦科技領域“投早投小”,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放大效應,賦能科技創新。
當記者來到山東省新動能基金管理公司時,工作人員正在對即將設立的人工智能專項基金進行方案研究。作為山東省政府引導基金的管理運營主體,今年以來,他們圍繞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低空經濟及跨區域產業協同等方向,持續加碼產業布局。
山東新動能基金公司副總經理劉魁:1到4月份省級政府引導基金參股基金,投資項目是26個,主要聚焦于半導體、新材料、新能源等關鍵領域,投資金額是12億元,增長幅度達到5%以上。
劉魁告訴記者,眼下他們聚焦于“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放寬政府出資比例,引導帶動社會資金加速向新興產業、初創科技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集聚。
山東新動能基金公司副總經理劉魁:政府引導基金對參股基金的出資比例一般控制在20%,但是對于投資早中期的科技型企業,我們把引導基金出資比例提升到30%。對于種子期、初創期的科技型項目,出資比例提高到40%,能夠有效地帶動社會資本,拉動早期項目盡快實現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為支持科技創新、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山東省級科技資金連續7年保持了高強度的投入水平,2025年已經超過145億元。同時強化財政政策與金融政策協同聯動,運用貸款貼息、風險補償、保費補貼、股權投資等工具,引導和撬動更多的金融資源和社會資本投入,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山東省財政廳廳長李峰:下一步山東財政將進一步強化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2025年到2027年安排1000億元左右的資金,重點支持科技創新、產業轉型,新興產業培育和未來產業的布局,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為山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重慶:革新獎補資助方式財政科技投入更精準
財政科技投入,是科技進步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保障和條件支撐。
重慶今年革新獎補資助方式,直接給予具體項目資金支持,切實提高財政投入精準性,夯實科技創新資金鏈。
在重慶高新區一家科技企業實驗室內,研發人員正在測試一項納米級的精密測量技術。
國測時柵科技公司運營總監曾晰:這項技術具有精度水平高、環境適應性強等特點。主要運用于高端數控機床、精密測量儀器等設備。
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新技術的研發離不開大量的資金投入。財政資金為他們構建從基礎研究到技術開發再到產業轉化的創新鏈條,提供了重要支撐。
國測時柵科技公司運營總監曾晰:我們牽頭承擔了兩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一項重慶市重大專項,累計獲批了財政支持近4000萬元。我們將會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全力推進納米時柵智能制造的升級。
如何讓注入科創企業的“資金活水”更加精準?今年以來,重慶財政革新了獎補資助方式,從原來的給企業發補貼,變為給予具體項目資金支持,單個重大項目資助可達1000萬~3000萬元,集中財力支持攻關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重慶市財政局局長劉小強:企業簽訂項目的任務書,明確科研的內容、資金使用、績效目標,然后財政資金予以精準匹配。這樣就能有效地解決資金使用的集中度不高、質效不高等問題,從而努力將每一分錢落到實處,用在刀刃上。
鏈接來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3345937381862811&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