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年末,中央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將"就業優先"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并要求中央國有企業在吸納就業方面發揮*和支柱作用。這一舉措不僅為緩解當前就業壓力提供了新的方向,也為解決大齡人員就業難題開辟了新的途徑。
就業形勢嚴峻,政策力度*
近年來,我國就業市場面臨著*的壓力。2025年預計將有1222萬高校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與此同時,傳統的就業主力行業如互聯網、房地產和教育培訓等領域就業形勢嚴峻。
面對這一挑戰,中央政府于2024年9月25日*將"就業優先"上升為國家戰略。隨后,四個部門于12月9日聯合發布通知,進一步細化了相關政策措施。這兩份文件的出臺,標志著國家對就業問題的重視程度達到了新的高度。
政策聚焦大齡就業群體
此次政策特別關注了大齡就業群體的困境。許多40歲左右的中年人因行業調整而失業,面臨著技能更新和市場需求變化的雙重壓力。為此,政府提出了"兩優惠、三補貼"的政策措施:
1.企業優惠:鼓勵企業吸納大齡就業人員。
2.創業優惠:為選擇自主創業的人員提供貸款和貼息優惠。
3.社會保險補貼:對企業就業或靈活就業的困難人員給予社保補貼。
4.培訓補貼:為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人員提供補貼。
5.公益性崗位補貼:為難以市場就業的人員提供公益性崗位和補貼。
這些措施旨在為大齡就業群體提供多方位的支持,幫助他們重新融入就業市場。
央企*,助力就業穩定
作為國民經濟的中堅力量,中央國有企業在此次就業政策中被賦予了特殊的使命。中央要求央企在吸納就業方面發揮*和支柱作用,尤其是要關注大齡人員的就業問題。
這一要求可能會對央企的人員調整策略產生影響。雖然國資委在9月份提出了到2025年調整不勝任管理人員的新制度,但這并不等同于裁員。相反,央企可能會通過內部崗位調整、創新崗位設置等方式,盡可能地留住和吸納大齡人員。
這種政策導向不僅為大齡人員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也為央企的改革與發展注入了新的考量因素。央企在履行經濟責任的同時,還需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在就業穩定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新興產業為青年就業開辟新空間
除了關注大齡就業群體,政府也沒有忽視青年就業問題。隨著新興產業的崛起,許多新的就業機會應運而生。電動汽車、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僅代表著未來的發展方向,也蘊藏著巨大的就業潛力。
政府通過設立職業培訓補貼等方式,鼓勵年輕人積極提升技能,為進入新興產業做好準備。同時,202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了一系列促進青年就業的新舉措。
面對就業市場的變化,年輕人也展現出了積極的態度和多元化的求職路徑。除了傳統就業方式,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等新型就業模式也越來越受到青年群體的青睞。這種多元化的就業選擇不僅為年輕人提供了更多機會,也為社會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無論是大齡就業群體還是剛剛步入職場的青年人,都有望在充滿挑戰的就業市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隨著"就業優先"戰略的全面實施,我國就業市場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