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破四唯”和“立新標”相結合,明確六類人才劃分標準,把更多*、有潛力的人才納入服務保障和重點支持范圍
圍繞完善科研經費管理和科技成果轉化制度、推進產教才融合發展等17項重點改革任務,深化改革試點工作
按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養機制”部署,今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發揮組織部門在人才工作領域牽頭抓總作用,與教育、科技改革統籌協調推進,聚焦人才培養、集聚、評價、保障等關鍵環節精準施策,讓創新活力競相迸發、人才智力充分涌流。
推動人才政策落地見效。圍繞自治區科技“突圍”工程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所需,制定實施《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實施“英才興蒙”工程若干政策的意見》。堅持“破四唯”和“立新標”相結合,明確六類人才劃分標準,認真做好人才分類認定工作,把更多*、有潛力的人才納入服務保障和重點支持范圍,推動在全區上下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
積極開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工作。立足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重點方向,圍繞完善科研經費管理和科技成果轉化制度、推進產教才融合發展等17項重點改革任務,深化改革試點工作,推動相關地區單位先行先試、率先探索,*帶動全區上下跟進創新。
持續優化人才發展布局。進一步豐富和細化支持舉措,推動內蒙古自治區“一心四園多點”人才發展布局走深走實。同時,鼓勵其他盟市和用人單位結合發展實際,探索不同人才發展模式,多點集聚人才,特別是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等人才集中的用人主體建好平臺集聚人才,著力建設更多獨具特色的人才機制改革活力陣地。
推動人才引進培養質量進一步提升。以內蒙古自治區高層次人才引進“千人計劃”行動和本土重點人才培育“萬人計劃”行動為抓手,認真實施自治區“英才興蒙”工程項目評審,引育一批高層次人才及團隊。目前,已啟動首批“英才興蒙”工程項目評審和人才分類認定,目前累計有5500多名區內外人才參評或參與認定。每年選育50名左右一至六類本土人才領銜的團隊,根據其科研項目評審情況給予相應科研經費支持,對完成預期目標且取得重大研究成果或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團隊,一輪支持期滿后擇優給予新一輪支持。
優化實化人才服務保障。自治區建立一至四類人才臺賬,指導區直、盟市建立五至六類人才臺賬,跟蹤落實人才政策和服務保障。打造“一碼通”人才服務體系,對賦碼高層次人才提供子女入學等方面禮遇和便捷服務,指導自治區各地將優化人才服務保障作為一項基礎性工程,營造尊賢禮士、愛才敬才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