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工資支付保障制度源頭預防欠薪重要作用,北京市人社局在工程建設領域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方面,建立本市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平臺,農民工工資欠薪治理由被動清欠、人力監督向主動治欠、智能監管方面升級,加快推進以非現場監管為標志的數字化監管改革,充分運用數據比對分析、預警數據監測和風險信用評估等技術手段,及時發現問題,處置風險,提高執法監管效能。
2023年以來,北京市“人社+金融”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聯動監管機制,發揮人社部門和金融監督管理部門的統籌協調作用,統一出臺規范性文件、統一面向所有銀行、統一提供規范協議文本、統一進行培訓指導服務,指導企業和銀行機構積極落實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相關制度,建立專用賬戶全覆蓋監測預警體系。目前,北京市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平臺已與全市27家主要中資國有股份制銀行完成數據對接共享,已收到專用賬戶6975個,累計監控代發農民工工資343.68億元。
實現“人社+住建”農民工實名制信息聯動監管。北京市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平臺通過與住建委的施工現場人員管理平臺的數據實時對接,歸集了全市房屋工程建設項目、施工單位、農民工實名制信息、考勤數信息、工資支付信息等數據,對農民工從簽訂合同——進場備案——考勤打卡——工資發放——完工退場實現全過程監管,確保工程建設項目農民工人員底數清、考勤數據準、工資按月發。截至目前,預警平臺共匯總工程建設項目7764個,農民工實名制人數為585萬人。
實施“風險+信用”綜合評估和重點監管相結合的監管機制。將各區各部門職責全部納入,實現源頭管理、精準監管、綜合施策。依據在建項目建設方、總承包方、分包方單位被投訴舉報情況、處理處罰情況以及預警信息觸發情況等數據,每半年進行一次“風險+信用”綜合評估。2024年前三季度,共對6789戶次施工企業開展“風險+信用”綜合評估,并對評級較低的企業實施聯合檢查。
依托以上“人社+金融”“人社+住建”和“風險+信用”聯動預警機制,創新推動農民工工資領域非現場監管。通過歸集農民工實名制信息、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信息、農民工工資支付信息,用數據實時對工程建設項目中的建設方、總承包方、分包方履行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的責任進行非現場監管,按照“非現場監管為主、現場檢查為輔”的原則,借助屏幕共享、視頻電話等方式遠程核處,提升處置效率。通過預警信息分析和“風險+信用”評估結果驅動現場檢查,實現執法力量精準投放。2024年前三季度,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平臺共產生預警信息8561條,全市各級人社執法部門主動檢查建筑施工企業5952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