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福建省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推進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場:支持民營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專場)。記者在會上獲悉,福建緊扣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人才需求,堅持以產聚才、以產興才、產才融合,持續推動高層次人才和團隊向民營企業集聚,推動民營企業成為我省產業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為中國式現代化福建實踐提供高層次人才保障。
據了解,從2020年起,福建就在全國較早開展產業領軍團隊的遴選,省級財政拿出真金白銀,不問創新“出身”,對契合福建產業發展方向、屬于產業前沿領域的團隊,分三檔給予300萬至800萬元的資金支持,對能實現重大技術突破的,實行“一事一議”、*高支持3000萬元。
省工信廳副廳長郭學軍介紹,截至目前,已遴選和支持4批87個團隊。其中,民營企業團隊76個,占比87%,引進“高精尖缺”人才165名,落地高水平研發項目103個;累計培育63家*和省級專精特新企業、5家上市企業、3家新三板掛牌企業和35家上市后備企業。
近年來,福建人社廳積極落實《福建省高層次人才認定和支持辦法(試行)》,開展省級高層次人才認定工作。在183個省級高層次人才認定條款的基礎上新增“四大經濟”認定條款78條,并支持重點企業自主推薦、各地市自主認定省級高層次人才,更加契合民營企業發展需要。福建還出臺《福建省工科類青年專業人才支持暫行辦法》,對受聘于企業的工科類本科、碩士、博士按照企業支付薪酬的60%給予補助,截至目前累計支持198家民營企業引進工科類人才12033人,發放補助金額超25億元。
“政策實施以來,起到了較顯著的‘以產聚才、以才促產’效用。”省人社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鄭朝暉表示,在以產聚才方面,有效減輕了企業引進急需緊缺工科類人才的成本,寧德時代、福州京東方、博思軟件等企業在政策加持下,工科專業人才引進量呈“井噴”之勢,儲備了一批未來技術研發骨干。在以才促產方面,引進的工科類青年人才主要分布在新能源、數字電子、新材料等我省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極大推動了相關企業實施技術攻關、開展前沿探索。
據介紹,近年來,福建支持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助力民營經濟轉型升級。2023年,全省規上工業民營企業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人員18.31萬人,是2019年的1.7倍,年均增長13.5%;占規上工業企業的67.2%,比2019年提高6個百分點。
“全省科技系統將聚焦民營企業創新堵點痛點,加強精準施策,全力激發民營企業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 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虔表示,福建研究出臺青年科技人才育成支持辦法,遴選一批處于職業早期的青年科技人才,支持開展自由探索研究,培育一批科技型企業家、實業家苗子。依托科技創新型企業,大力培育和引進*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支持民營企業申報省引才“百人計劃”、省“雙創之星”人才計劃等重點科技人才計劃。
此外,落實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等相關政策,鼓勵高校院所科研人員對口幫扶民營企業。選認科技特派員服務民營企業,積極推行以“一縣一團”“一業一團”“一團服務一產業鏈”模式選派科技特派員服務團,助力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