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2024年三季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9月底,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規模達1.9萬億元。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0.75億、2.45億、3.03億,同比分別增加1401萬、384萬、377萬。1-9月,三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6.1萬億元,總支出5.6萬億元,9月底累計結余8.8萬億元,基金運行總體平穩。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陳峰介紹,前三季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社會保障方面,9月13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穩步推進,前三季度的調劑資金已撥付到位。制定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病殘津貼暫行辦法,擴大病殘津貼適用范圍。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進展順利,截至9月,參保人數978.65萬人。
就業方面,1-9月城鎮新增就業1049萬人,9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陳勇嘉表示,下一步將著力穩定和擴大就業總量,積極培育就業新增長點,實施先進制造業、銀發經濟等吸納就業專項行動;著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圍繞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重點領域,落實差異化培訓補貼政策,大規模開展技能培訓;著力實施重點群體幫扶,聚焦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實施就業服務攻堅行動;著力優化就業創業服務,構建高質量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推出全國統一服務平臺;著力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社保制度,擴大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范圍。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失業保險司副司長劉鵬介紹,為充分發揮失業保險保生活、防失業、促就業功能作用,今年以來,在抓好常規失業保險待遇發放工作的基礎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延續實施一攬子援企穩崗政策,持續優化經辦服務,推動各項政策落地見效。
具體來看,一是延續降費助企發展。延續實施1%的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1-9月,各地全面實行系統辦理,提前設定繳費比例,通過“直兌直達”方式減收失業保險費1309億元,切實降低企業用工成本。
二是支持企業穩定崗位。繼續對不裁員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實施穩崗返還政策。
三是精準支持青年就業。對招用畢業年度及離校兩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16-24歲登記失業青年,簽訂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企業,按每招用1人*高1500元標準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今年以來已向17萬戶企業發放9億元,惠及62萬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
四是助力勞動者提升技能。對參保繳費滿1年、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在職職工、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分別按照*高1000元、1500元、2000元標準發放技能提升補貼。1-9月向219萬勞動者發放36億元,有力提升就業競爭力。
五是落細落實待遇發放。各地持續開展失業保險待遇“暢通領、安全辦”行動,向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及時足額發放失業保險金、代繳基本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費、價格臨時補貼等保生活待遇。1-9月支出864億元,牢牢兜住失業保障底線。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表示,下一步將積極推進社保制度改革,做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實施前的準備工作,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持續推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應保盡保,推動有條件的集體經濟組織補助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