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首次召開人才供求信息新聞發布會
2009年6月3日來源:城市國際在線
“從用人單位提供崗位的職位供求比來看,博士研究生職位供求比是1:1.64,碩士研究生為1:2.13,本科學歷人員為1:4.61,大專以下學歷人員(含大專)為1:2.62。博士和碩士研究生求職相對容易,本科學歷人員就業難度*大,平均4.61個本科生爭一個職位。”昨日(5月31日),我市*召開人才供求信息新聞發布會,發布了我市今年*季度人才供求信息有關情況。
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鄒家軍出席了新聞發布會。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事局局長顧達華圍繞“崗位類別、專業要求、技能情況、用人單位提供的薪酬情況和求職人員學歷結構”等相關情況進行了人才供求信息的分析。
我市*季度人才供求信息主要來源于江門人才網、中國電信江門分公司114招聘網及全市各級人才服務機構。市人事局專門組成調研小組,深入我市10家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及職業中介機構進行了實地調查,將采集的樣本數據與*季度人才供求信息進行了綜合統計。
關于大環境
崗位供不應求
*季度我市用人單位通過人才招聘會和人才網,提供招聘崗位共20918個;通過網上和現場登記的求職者共58271人,其中應屆高校畢業生6248人,占求職者總量的10.72%;職位與求職者的供求比為1:2.79,招聘崗位供不應求。
顧達華說,在全部職位類別中,供求比*高的前5類共需招聘7109人,共有9444人應聘,供求比是1:1.33,其中工業工廠、技工類1:1.08,市場營銷類1:1.35,客戶服務類1:1.45,金融證券、保險類是1:1.64,文教法律類是1:2.3。這反映了用人單位提供的崗位職數基本能滿足求職者的需求。供求比*低的前5位共需招2953人,共有13897人應聘,供求比1:4.71,其中百貨、連鎖、零售類1:6.36,建筑、房地產、物業管理類1:5.88,電子、通信、電氣類1:4.38,旅游餐飲、賓館飯店類1:4.2,財務類1:4.10。這反映了用人單位提供的職位不能滿足求職者的需求,求職者的就業壓力比較大。
關于薪酬
6成求職者選擇月薪面議
據統計,求職者當中選擇月薪面議的占62.79%。“薪酬是個人價值的標志,受當前經濟環境與供求關系的影響,求職者存在既不希望貶低自身的價值,又懼怕喪失就業機會的矛盾心理。”顧達華分析說,求職者希望獲得更多的面試機會,期望通過薪酬面議來提高成功就業的機率。這個想法與相當一部分企業希望通過網絡平臺收集求職者信息后擇優面試的做法對接不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就業對接率。
從用人單位提供崗位的薪酬來看,月薪1000元以下占總量的23.06%,月薪1000—1500元占15.11%,月薪1500—2000元占23.24%,月薪2000—2500元占13.95%;月薪2500—3000元占13.46%;月薪3000—4000元占6.58%;月薪4000—6000元占3.31%;月薪6000—1萬元占0.79%;月薪1萬元以上占0.50%。
通過對不同薪酬的招聘崗位分析可發現,月薪1000元以下的崗位一般都是后勤工作,對求職者的學歷要求基本上是高中或中專以下;月薪1500—3000元的崗位一般要求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具備一般技能;月薪在3000—6000元間的崗位,要求具有本科學歷或是高技能型人才;月薪6000元以上的崗位,要求具有碩士以上學歷或副高以上職稱且有豐富工作經驗的高層次人才。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的高收入崗位主要集中在部門經理、項目經理等企業中層以上負責人和關鍵崗位的高技能人才,薪酬信息反映了企業技術人才、業務骨干和管理人才比較緊缺的情況。
關于就業率
高校就業率不如中專、技校
召開新聞發布會前,市人事局對我市兩所高校(五邑大學、江門職業技術學院)和3所重點中專、技校(市*技工學校、市理工職業技術學校、江門幼兒師范學校)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我市兩所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受到當前經濟形勢的影響,相當部分系(學院)的就業率有所下降,一些傳統上招生規模較大的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遇到困難,就業前景不容樂觀;我市3所重點中專、技校的應屆畢業生就業率卻比去年同期略有上升。
據調查了解,目前我市兩所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渠道主要有:到本市企事業單位就業、參加“三支一扶”、報考公務員、報考村官、到外省、市就業和自主創業等,其中以應聘到本市企事業單位工作為就業主渠道,因此,在加大對“三支一扶”、“報考村官”、“自主創業”等就業方式的宣傳和后續服務力度的同時,我市要落實好減輕企業負擔的各項政策措施,積極為企業招聘畢業生提供便利。
反觀我市3所重點中專、技校,各專業的就業率普遍較高。截止到5月中旬,市*技工學校的應屆畢業生為1828人,其中1810人已就業,就業率為99%,比去年同期上升0.8%;市理工職業技術學校的應屆畢業生為578人,其中576人已就業,就業率為99.83%,比去年同期上升0.35%;江門幼兒師范學校的應屆畢業生為798人,已全部就業,就業率與去年同期一樣為100%。據悉,*技工學校各專業就業率*低的也有96.2%(裝潢),有幾個專業的就業率達100%(車工、鉗工、鈑金、酒店管理等);江門理工職業技術學校除了電子商務和物流管理兩個文科專業的就業率分別是98%和97.2%外,工科類各專業的就業率均為100%。
這說明3所重點中專、技校開設的專業和設置的課程與企業的需求基本對接,培養的學生適銷對路,畢業生就業前景比較樂觀。
多種因素造就
本科生就業*困難
據悉,本科畢業生就業*困難,主要原因有5個方面。
一是由于近年來高校連續擴招,本科畢業生數量急劇增加,而新增加的崗位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的企業。本科生普遍希望能當上“白領”,但新增加的崗位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的企業,本科畢業生期望當白領與“白領需求不足”的狀況形成巨大的落差。
我市*季度求職者中,本科學歷人員共9003人,占求職者總數的15.45%,而企業提供給本科學歷人員的招聘崗位只有1954個,占崗位總數的9.34%,需求本科學歷人員的職位與本科學歷求職者之比是1:4.61。
二是本科畢業生的培養方式與市場需求難對接,一些高校在專業及課程設置方面存在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嚴重。此外,一些學校忽視產學研結合,沿襲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動手能力欠缺,而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實際操作能力、適應工作環境變化的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據統計顯示,我市*季度用人單位提供給本科學歷人員的崗位主要是總經理秘書、外貿業務員、機械工程師、電氣工程師、財務總監、國外市場部經理等,普遍要求具有幾年工作經驗,有實際操作能力;而許多本科畢業生缺乏實際操作能力,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有許多企業寧愿招收有一技之長的技校生或中專生,也不愿意招收缺乏技能的本科畢業生。
三是我市企業對本科畢業生的招聘主要通過校園招聘會、網絡平臺、熟人介紹、人才市場等渠道,由于大學生職業定位飄忽,在投放求職表時往往一表多投,導致用人單位招聘成本增加,落實成交難度增大,招聘效率不能及時滿足雙方的需求。
四是本科畢業生就業觀念較落后,求職期望值過高。調查結果表明,本科畢業生擇業時大都希望從事經理助理、外貿業務員、機械工程師、行政文員、項目經理等崗位工作,并且普遍選擇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城市就業,在求職時首先關注工資待遇、工作環境等,影響招聘成功率。
據對*季度人才供求信息統計分析,本科、大專、中專學歷求職人員期望的平均月薪分別是2190元、1843元、1633元,但用人單位提供給本科、大專、中專學歷人員的平均薪酬分別是1975元、1646元、1355元。就所有本科學歷人員而言,用人單位提供的月薪情況是:1000—2000元的占41.1%,2000—3000元的占35.62%,3000—4000元的占9.58%,4000元以上的占13.7%,而其中提供給應屆本科畢業生的月薪普遍在2000元以下,這與本科畢業生對薪酬的期望值相背離。此外,本科畢業生普遍不愿意到待遇和就業環境相對較差的地區、行業和單位就業,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思想,導致本科畢業生成為就業難度大的群體。
五是隨著就業環境的變化,部分用人單位盲目提高錄用標準,“低崗高配”,使用博士、碩士研究生從事本科生的工作,本生從事大專生、中專生的工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學本科畢業生的就業難度。
本站部分內容屬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聲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