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戶籍政策再次松動 大學生工作數年可獲戶口
2009年1月14日來源:東方網
近日,本報獲悉,備受關注的上海市戶籍新政正在細化中。
從上海市有關部門核心人士處獲悉,其中一個方案這樣建議:凡滿足七大類指標累積得分達到100分者,即可具備入滬上海的條件。這七大類條件性指標包括:1.學歷;2.在滬就職;3.在滬繳納社會保險;4.在滬繳納個人所得稅;5. 外省市(海外)工作資質;6.特殊成就;7.在滬創業投資納稅。
對于此次改革的目的,方案明確指出“基于國家戶籍制度改革的新趨勢,以及上海所面臨的人才不足和各地人才競爭形勢,對上海居住證轉戶籍人口提出一個基本的政策設計框架”。
這是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上海市第四次戶籍松動,此次戶籍制度改革的重點是吸引人才,或許為眾多持有上海居住證的人士及外地人才打開入滬之門。
戶籍新政旨在吸引人才
由于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所需的高端人才的缺乏,上海先后推出一系列優惠措施吸引人才,而解決這些人才的戶籍問題也成為上海相關部門的考量事項。
而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此次的戶籍新政規定了四條原則,具體包括:1.不調控急需人才;2.滿足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發展需要;3.重視教育背景,同時更要重視能力業績;4.強化準入,明晰預期。
對于*條原則,方案給予了詳細的解釋,“不調控急需人才;不調控急需勞動力流入;調控傳統產業領域的勞動力流入,不調控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的勞動力流入。”
對于第二條原則,指出“要著重引進創業投資型人才和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必須的職業技能人才”。
這顯然符合上海目前著力打造的兩大產業的人才需求: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上海市重點領域人才開發目錄》顯示,汽車、航空航天、裝備制造、船舶制造、軌道交通、工程建設、金融等諸多領域都屬于上海緊缺的人才。
第三條則強調,“除了重視教育背景之外,在引進人才要強調能用、有用,要更加注重工作資歷和實踐能力。”
“比如一個造船焊接工,盡管教育背景可能不太好,只有初中水平,但如果是十分緊缺的話,并且符合條件就應該可以考慮入滬上海。”上海一位長期關注戶籍制度和流動人口的高校學者告訴本報記者。
至于第四條原則,方案明晰了預期會讓大眾對居住證轉戶籍標準有了明確的了解,這樣“可起到調動工作積極性和穩定社會的作用”。
而根據上述四點原則,方案具體規定了入滬上海需要的兩大條件:綜合素質和知識能力。
綜合素質條件包括:主要反映人才的道德品行、政治、文化素質與基本從業狀況,是一個底線性條件。凡要申請轉為上海戶籍的人才,必須擁護社會主義和黨的領導,必須沒有犯罪記錄,必須達到大專以上文化學歷水平,并且必須在上海正規就業。
知識能力條件則包括:知識能力可從多方面予以體現,從可量化的要求出發,主要設置教育程度、在滬就業崗位、職業資歷、在滬工作年份、收入水平、特殊成就、創業投資活動等七個具體條件。其中教育程度反映文化學歷水平,其他各項主要反映能力水平。通過各個具體條件的評價,對人才的知識能力形成一個綜合評價。達到一定的知識能力水準,才能具備申請的資格。
本站部分內容屬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聲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